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土豆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醉枕江山

正文 醉枕江山第177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信中说,鄜州仓大火之后,裴郡马果断收押了仓令仓丞等全部鄜州仓官吏,并封存了鄜州仓,逐仓清点粮食,以求找到确凿证据。

    不过,因为鄜州城就守着粮仓,所以本地粮商一向就地进货,鄜州仓这一被封,没两天功夫本城几座粮店便告售讫,随之粮价上涨。消息传开,延州、邠州等地粮商纷纷赶来此地,却趁机哄抬物价,以致民怨沸腾。

    此时又有鄜州下属府县以早熟秋粮缴纳的赋税运抵鄜州,却因这是上缴的赋税且未验收入库所以不能销售。可是因为裴郡马封仓的缘故,粮食又入不了库,运粮来鄜州城的各地民壮滞留府城,吃住花销都是自行负责,又急于回乡参加秋收,是故也是怨声载道。

    不久,便有人蛊惑民众到馆驿向卸任刺史李昊请愿,李昊慨然接受民众申告,率领阖府官员、鄜州士绅以及请愿群众到刺史府为民请命。裴郡马出府答对,不意竟生口角,几乎激起民变,裴郡马被百姓追打叱骂,仓惶退入府第再不敢出来。

    鄜州长史、别驾等佐贰官、首领官为平息民怨,当即下令重开鄜州仓,出粜入籴一应事务照旧,并向关内道观察使具文禀报事由经过。一昼夜间,鄜州仓新入食粮竟不下于十万石。

    古竹婷偶然从当地人议论中得知,那送粮民壮说话不似鄜州百姓,倒有些延州口音。心中有所怀疑,遂暗查其行踪,果然是来自延州的百姓,有农人言道,延州雨水充沛、年年丰收,存粮甚多。

    如此可见,定是贪官为了免罪,从延州购入大批米粮弥补亏空。可延州并无常备仓,不可能是挪用官粮,若是收自千家万户,如今粮已入库,却是再难分辨是非了。

    古竹婷最后说,如今已可断定,所谓哄抬物价的外地粮商,实与当地贪腐官员一党,专为其造势而来。至于所谓缴纳赋税者,实也非本州百姓,然而鄜州仓上下官吏皆在狱中,粜籴事宜概由长史别驾等官把持,无据可查。

    如今鄜州仓亏空米粮恐已尽数补齐,如要再查,无凭无据。竹婷有负宗主所托,既惭且愧,不知该何去何从云云。

    古竹婷笔下只讲述了事情经过,并没有什么修饰言辞,可是杨帆能够想像得到,鄜州官员是如何的上下勾结,日夜暗谋,又利用裴郡马刚刚走马上任,地方上还尽是他们的耳目、关系和瓜牙,从而控制粮商、哄抬物价、煽动民怨,暗中又从外乡大量购进粮食。

    随后李昊又以为民请愿的姿态求见裴郡马,群情汹汹之下,想要制造点事端刺激民众爆发太容易了,等到民变一起,这些贪官就站出来“响应民意”。

    他们冲破团练的封锁,又借仓储官尽在牢狱之机,胡乱出粜入籴,几乎没个帐目,进进出出到底多少钱粮根本计算不清,趁此机会弥补亏空,叫人再查不到任何凭据。而这件事即便报上朝廷,他们也是“事急从权”,是为了安抚民众,平息事态,不但无过,反而有功。

    将整件事想的透彻,杨帆不禁怵然心惊。

    这些事说来简单,可是要办成这件事,需要多少官员配合,莫非鄜州府上下竟是无人不贪?他们的亏空绝不是一个小数目,竟然说补就补,这要有多么大的财力、物力和能量?

    显宗要筹措这么多粮食自然也办得到,可是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却是绝对办不到,难道隐宗的实力已强大如斯?

    叫那些粮商惜粮不售便不售,调外地粮商来哄抬物价以壮声势他们便来,成功组织起这么大的一场运动,最后造成一场处处是破绽偏偏无一处可以做罩门的事情,隐宗究竟有多大的能量、多大的组织能力和控制力?

    这已远远超出了杨帆的估量。杨帆的脸色变了,他本以为凭着自己在官场上的优势,而且又是主动进攻的一方,隐宗有漏洞可寻,势必能让隐宗处于被动挨打,可是隐宗通过这件事所显示出来的力量,令杨帆暗暗心惊,他已不敢再存侥幸之心。

    婉儿一目十行,比杨帆看的还快,杨帆还没读完,她就已经看完了,她也马上就明白,郎君苦心谋划的针对隐宗的致命一击至此几已宣告失败。隐宗已经把他们唯一的破绽弥补上了,郎君接下来只能被动防守。从隐宗在这场较量中所展示的力量来看,郎君很可能会……

    婉儿担心地看着杨帆,杨帆脸色阴沉,许久,慢慢攥紧了手中的信纸。婉儿轻轻靠在他怀里,幽幽地道:“二郎。”

    杨帆拍了拍她柔腴有力的腰肢,淡淡一笑,目中却殊无一丝笑意:“婉儿,我……太低估了隐宗的能耐。如今最大的凭仗已经消失,这一战,我很可能要步姜公子的后尘……”

    婉儿把俏丽的脸蛋轻轻枕在他的肩上,柔声道:“孰胜孰败,还言之过早。二郎只管全力一战,胜了固然好,如果真的败了,败了也就败了,不做这显宗宗主又如何?便是不做官又如何?再说,咱们也没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杨帆道:“我只是害怕,这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我怕这些时日所付出的心血和努力尽付东流,我怕我对不起像独孤世家还有你的家族这样倾力支持我的人,如果我败了,他们所有的付出……

    只怕元气大伤,从此一蹶不振都是有的。你知道一个庞大家族背后,关系着多少人的成败荣辱?我怕面对任威和那些为我出生入死的人,他们所付出的一切也将得不到任何回报。我一个人,肩头担着多少人的希望啊。”

    婉儿轻轻抱紧了他,她不知道该怎么安慰郎君,只想用这个拥抱告诉他,无论富贵贫穷、无论生老病死,她都与他在一起。

    杨帆道:“鄜州左近再无其它常备仓了,我实未想到他们竟能从鄜州邠州附近民间筹粮、一斗斗、一升升地攒,自千家万户,顷刻间便凑足十万石粮,好手段!好厉害!沈沐一代枭雄,我不及他……”

    延州?这个名字再度入耳,婉儿忽然颦起了弯弯的蛾眉,心里隐隐约约似乎想起了什么,可一时偏又想不起来。

    p:凌晨,诚求推荐票、月票!

    !(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八章 扫把星

    杨帆紧蹙双眉,连婉儿坐在他的腿上那种温软香艳的感觉都无暇品味,自也没有注意婉儿轻颦的蛾眉。

    他沉吟半晌,摇头道:“本以为以粮食为名目,定可一举击溃隐宗。所以一直以来,我们都全力进攻,并无防守策略。眼下不成了,我得马上回去琢磨一下,接下来该如何应对他们的反攻。”

    “郎君稍等!”

    婉儿站起身来,在房中来回踱着步子,蛾眉轻颦,若有所思。

    这三阳宫皇帝虽不常来,各处布置陈设却是应有尽有,婉儿所选这幢屋舍名为“兰香阁”,前窗有竹,后窗流水,流水涧泉旁遍植兰花,此刻虽然关着窗子,阵阵幽香依旧沁入,满室芬芳,而前窗竹影婆娑,斑斓一片,也颇有意境。

    如此温婉芬芳之境,如此俏丽妩媚佳人,正是相得益彰。杨帆没有心思欣赏,见她若有所思,也不打扰她的思绪,可是等了良久婉儿依旧沉吟不语,杨帆忍不住问道:“婉儿,究竟怎么了?”

    婉儿将螓首轻轻一摇,说道:“奴家突然想到了一件事情,似与这延州有莫大干系,只是一时之间却又无法确定是否记混了……”

    婉儿突然对杨帆道:“郎君且在这里等着,婉儿去去就来!”

    说完也不待杨帆回答,婉儿便转身匆匆而去。杨帆不知婉儿去做什么,见她匆匆离去,便从榻上起来慢慢踱到前面厅堂坐下,静静思考起来。

    以粮食为突破口,对隐宗行致命一击。目前来看,似乎只有杨帆在忙,是杨帆动用官方势力上了奏章,先虚晃一枪,把隐宗的注意力吸引到太原仓,引出隐宗所掌握的机动物资去填补太原仓的亏空,随即对丹州和鄜州动手。

    在此过程中,除了杨帆派出了个亲信,就只有朝廷的两位御史。整个显宗除了在背后帮杨帆出出主意,根本没有什么动作。其实大大不然,杨帆是怎么把目标准确地定位在太原仓、丹州仓、鄜州仓这三处所在的?

    为了确定他们的主攻方向,显宗可是动用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长安一战发生于两年前,当时除了有显隐二宗背景的诸多粮商,还有许多闻风见利而去的普通粮商,这对有隐宗背景的粮商起到了很好的掩护作用。

    如今依照残存不多的线索去对他们逐一排查,如果换作朝廷出手,即便尽遣刑部、大理寺、御史台三司官员公开去查,一时半晌也不能查得清楚。

    显宗要从时续时断的线索中剔除普通粮商,找到有隐宗背景的人,再逐一分析他们当日所用粮食是自有粮草还是挪借,如果是挪借,则必与当地仓储官员有所勾结,接下来就要查一查那里的亏空是否已经补上……

    如此种种,每一步都不是容易办到的,尤其是在调查过程中还要注意隐蔽,不能让隐宗发觉他们在查什么,需要做出的努力更是巨大,如非显宗,再无旁人做得到。

    正因为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所以当他们决定开始行动时,才会全力以赴,务求毕全功于一役。可如今做为佯攻目标的太原仓已经不可能有问题,丹州那边本来寄予厚望的时御史也没有任何进展。

    如今秋收已经开始,即便丹州那边本来有什么问题,已经警觉隐宗也会利用今年秋收大肆收购农人手中余粮把亏空补上。做为主攻目标的鄜州现在也没问题了,杨帆能做的只能是迅速回防,防止隐宗接踵而来的反击……

    杨帆心事重重地思考着,上官婉儿则急赶到了守藏室。

    皇帝驻跸离宫本来不需要带案牍文本、过往的奏章,可是此番离开洛阳是因为洪水威胁,谁也不知道洪水能不能淹了宫城,所以重要文档资料全都运了出来,光是这些东西就足足装了十车。

    婉儿赶到守藏室不足一刻钟的功夫,一大批识字的宫娥太监纷纷赶来。宫门已然打开,守藏室内是堆积如山的宫中秘本和案牍、包括近十年来的全部奏章。

    婉儿沉声吩咐道:“所有人动手,马上查找,只要是延州的奏章就挑出来!”

    这些宫娥太监并不清楚上官待诏想干什么,其中有些人因为职司太低,平时见到这位内相只有远远站住行礼的份儿,连话都不曾听她说过一句,如今能得上官待诏亲口吩咐做事,个个诚惶诚恐、极卖力气。

    一时间,整个守藏室宽阔巨大的殿堂上,无数的宫娥太监忙碌起来。亲近的侍婢搬来万字结腰鼓锦墩,婉儿款款地坐了,又有人端来一杯洁白如奶的杏酪,婉儿接在手中浅酌低饮,静候消息。

    唐时,春夏秋冬四季皆有应季的饮料,如春有扶芳饮,桃花饮;夏有乌梅饮、沙糖饮;秋有莲房饮、香茅饮;冬有枸杞饮、人参饮等。宫廷中更有冰屑麻节饮等高档饮料,婉儿独爱杏仁所制的杏饮,身边近侍知其所好,自然奉迎。

    “待制,奴婢这里发现一份!”

    一个宫女翻到一份延州府上报朝廷的奏章,马上欢天喜地的送到婉儿身边。

    婉儿赶紧接过,翻阅起来。

    这是延州府证圣元年呈报朝廷的,不过朝廷接到奏章的时候,已经改年号为天册万岁元年了,喜欢改年号的武则天在这一年里一共改过两次年号,因之奏章封皮上的时间处做了处理,有些显眼,被那个幸运的宫女注意到了。

    这是薛怀义烧毁明堂、天堂,武则天令其重建明堂并铸九鼎的那一年,延州府闻讯上表敬献铜铁的一份奏章,实则是向皇帝表功邀宠,上官婉儿见与她想要的东西毫无关联,把随手放到一边。

    过了一阵儿,又有一个太监翻到一份延州府奏章,赶紧屁颠屁颠献宝似的呈到婉儿面前,婉儿打开一看,喜上眉梢,盈盈起身道:“你们继续找,翻出来的延州奏章单独放在一起,候我取阅!”

    说罢,婉儿持了那份奏章快步离去,直奔自己的住处。

    杨帆在前堂坐着,反复思量,脑海中渐渐勾勒出了防范隐宗反击的一些具体步骤,这时回过神儿来,才发现婉儿久去不归。

    杨帆看看夕阳斜照已近黄昏,便欲先行离开,让任威把消息递出去,早做一刻准备,就能少受一点损失不是?他刚刚站起,婉儿便急急走了进来,步履匆匆,却肩膀不摇袍袂不晃,宛如行云流水。

    “二郎,你看这个!”

    婉儿笑靥如花地把那份奏章递于杨帆,奏章岂是谁都可以看的?但眼下只有他们二人,杨帆自无避忌,心中虽然纳罕,他也不问,马上翻开奏章仔细看了起来。《请免延州钱粮并赈济疏》,看到标题,杨帆便是一怔,再看日期,是圣历元年,也就是两年前。www.kmwx.net

    杨帆继续看下去,这是延州刺史谢宇斌上奏朝廷的一封奏章,奏章中说“延州所属与腹内不同。边疆兵事频繁,祸及延州,又有天灾不断,连年干旱,以致该地苦寒瘠薄,卖儿鬻女,民不聊生。”

    疏中又说:“臣任事七载,百计调停,充实户口,安此边土,亦不过勉强令百姓温饱,实愧对朝廷所托天子厚望。今年又复大旱,连月不雨,耕作无望,百物不产,商贾绝迹,恐将又现民不聊生局面。”

    唐时刺史调动并不频繁,而北地近边地区的刺史调动更少,一任十年八年那是常有的事,盖因当地贫苦,又常生外患,如果地方官调动太频繁,不等他熟悉地方便调走了,难以起到治理地方的作用,所以这位延州刺史在那儿一干七年并不稀奇。

    看这奏章,洋洋洒洒,尽是为民请命之语,谢刺史极力恳请朝廷减免延州钱粮,并拨赈粮抚恤灾民,又因自己治理地方不力,频繁向朝廷请求赈济而惶恐不安,一位亲民爱民的清官形像跃然纸上。

    奏章下面还有天子批语,杨帆一看那笔迹,就知道是婉儿代天子所书。杨帆将奏章拍了拍,道:“这是延州府因连年灾荒民众贫苦,请朝廷减免该地钱粮并施赈济的奏章,你要我看这个做什……”

    一语未了,杨帆突然定在那里,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定了半晌,杨帆急急低头,再看那份奏章,瞪大眼睛看了半晌,没错,确是延州府的奏章,落款与用印都是延州府无疑。

    杨帆霍地抬头看向婉儿,婉儿轻轻颔首道:“我原还担心会记错呢,如今找到这封奏疏,那就确信无疑了!下边还有我代天子做的批复,免去延州一年钱粮,并发赈粮八万石!”

    杨帆喃喃地道:“延州连年干旱,百姓缺衣少粮,常需朝廷赈济,可是一眨眼的功夫,他们居然能凑齐十万石粮来弥补鄜州亏空?”

    婉儿的眼睛闪闪发亮:“郎君这一回,怕是要刨出一只比仓鼠更大的大硕鼠了。”

    杨帆道:“何止,只怕认真追究下去,整个西北官场都要塌了半边天!”

    婉儿嫣然道:“郎君去了一趟南疆,无数人头落地,上百官吏去职,这一回西北又要因为郎君而遭殃了么?”

    杨帆道:“其实,有件事我一直没有告诉你。”

    婉儿一双美眸微微张大,问道:“什么事?”

    杨帆道:“幼时我随恩师出海,夜见大星当空,长两丈余,星驰长空,气象罕见,家师曾为此要给我取名为星驰呢。”

    婉儿想了想,这桩异事她也知道,武则天为此改了年号,她又如何不记得。婉儿忍俊不禁地道:“这话怎么说,难道你是扫把星转世么?”

    杨帆一本正经地道:“现在看,恐怕是的!”

    p:诚求月票、推荐票。(未完待续。)

    第九百零九章 巧进谏

    “我们可以通过御史台上密奏,太平在御史台有人,我也可以……”

    一瞬间,婉儿就想好了对策,但她还没说完,杨帆便截口道:“不!这一回,由我来禀报皇帝。”

    杨帆想利用官方势力,但是官方的程序实在是太繁琐了,办事效率不可避免便受影响。而不管涉及哪个衙门,都不好说事情一定能严密到不被发现,所以杨帆决定亲自跟皇帝说说,直接跟皇帝打交道,由上而下贯彻,这效率必然快的多。

    婉儿蹙眉道:“你是军中将领,向皇帝谏议此事,恐怕不合规矩。”

    杨帆笑道:“不是恐怕,而是根本就不合规矩。不过,咱们这位皇帝本来就不是个循规蹈矩的人,你怕甚么?在皇帝心中,我可是她的心腹之一,说些与己无关的事,皇帝不会觉得我越权,反而会觉得我心中只有天子。何况,我自会想些办法,不会直接面谏或弹劾什么人的。”

    杨帆这么说,婉儿倒不好再阻挠了,可她想想,又不放心地道:“那你怎么说呢?你是禁军将领,怎么可能知道延州之事?一旦让皇帝察觉到你对地方事务特别关心,只怕会对你起了戒心。”

    杨帆道:“这有何难?我家可是开着三十多家店铺呢……”

    杨帆还没说完,婉儿便失声道:“三十多家!小蛮这么能干?居然又开了十多家店铺么?”

    杨帆揉揉鼻子,干笑道:“那丫头……好象对赚钱特别的有兴趣,我也没办法。”

    婉儿俏巧地白了他一眼,道:“得了,有这样能干的娘子,你心里不知道多得意呢。”

    杨帆打个哈哈,揽住她香肩,柔声道:“我的婉儿小娘子既是巾幗宰相,又是秤量天下的大才子,一样了不起。”

    婉儿晃了下肩膀,娇嗔道:“去!少拍马屁!”

    杨帆的咸猪手顺势就滑到了她丰盈挺翘的臀部,笑道:“遵命,那只摸摸好啦。”

    婉儿“啪”地一巴掌打落他的手掌,颊生红晕地道:“你呀,胆子越来越大,这是厅堂里呢。别打岔,你快说说打算怎么说?”

    杨帆道:“延州年年报灾,朝里年年赈济,旁人未必关心此事,也不知道此事,可皇帝一定记得吧?”

    婉儿道:“不错,那又如何?”

    杨帆道:“这就是了,我家开着三十多家店铺,其中在南北西三市各开有一家皮裘庄,一向从北方和西域购买皮裘的,如果我店里伙计路经延州,有所见闻,回来说与我听,我再找机会说与天子听,如何?嘿嘿,延州是穷是富,我可不知道,我只是向天子讲讲家人的见闻而已。”

    杨帆说的有些含糊,婉儿却已听懂了,她眼珠转了转,微微颔首道:“这个理由不错。”

    杨帆得意地道:“那是!鄜州那边我是提都不提的,你道裴郡马就不知道上奏章抗辩,任由那些贪官污吏诋毁他么?他身边……咳咳,他虽少经世故,可他出身大户人家,此去鄜州为刺史,不信裴家便不派几个经验丰富的幕僚辅佐。如此一来,他的奏章到了御前,再加上我这番话,皇帝不生疑心?咱们这位陛下疑心病可一向重的很呢。”

    婉儿睨着杨帆,一双点漆似的眸子,恰似一只歪头睇人的小鸟,煞是可爱。

    杨帆得意地道:“如何?”

    婉儿脸上慢慢露出一副似笑非笑的表情,道:“好厉害啊你,二郎!眼珠都不转,一套谎话就编得天衣无缝啦。你说,有没有骗过我?”

    杨帆马上摇头,道:“没有!”

    婉儿怀疑地道:“真的没有?”

    杨帆道:“真的没有。因为……你所有的一切都是我的,连你的人都是我的,还有什么好让我骗的呢?”

    婉儿便笑,这时也不管是不是在厅堂里了,扑到他怀里,便张开一口洁白的贝齿,在他肩头轻轻咬了一口。两个人拥抱在一起,静了许久,婉儿柔声道:“晚上陪我一起用餐吧。”

    杨帆迟疑道:“可是你这儿……”

    婉儿道:“我身边侍候的人,谁又看不出我和你的关系了?放心,没人会乱说话。”

    “嗯!”

    杨帆答应一声,轻轻一搂她的纤腰,婉儿便顺势坐到了他的怀里。

    “呀!”

    婉儿刚刚坐下,就像被针刺了一下似的跳起来,瞟着他胯下隆起的大帐篷,又好气又好笑地道:“你……你能不能不要这么没有出息呀?”

    杨帆无辜地道:“这怎么能怪我?谁让我的婉儿娇丽如花,不可方物呢。”

    婉儿又白了他一眼,心中可是欢喜的很,也甜蜜的很,女人哪有不喜欢被人夸赞美貌的,尤其这夸奖来自她的男人,看着他为自己动情,心中自然很是得意。杨帆看看天色,突然站起,一把抄起婉儿的腿弯,便向内室走去。

    婉儿惊道:“你做什么?”

    说话间,二人已然转过屏风,就听屏风后面传来杨帆的声音,声音隐隐带笑:“你说做什么?当然是做你和我最喜欢做的事?”

    声音未落,一条玉带已然搭在屏风上面,接着是一袭月白色长袍。

    婉儿有些央求的声音道:“不行啊,仓促离开宫城,人家……人家根本没带药来。”

    杨帆道:“它都已经这样了,你说怎么办?”

    婉儿啐了他一口,道:“快收起那丑陋家伙。你……要不……要不人家……”

    杨帆道:“什么?我听不清。”

    婉儿气道:“偏不说,你故意的!”

    杨帆笑道:“好好好,可是……箫自然是要吹的,不过只是一曲洞箫,能让你家小二郎心服口服地向你服软么。来吧,好娘子,就一次,哪有那么巧就有了……”

    两个人拉拉扯扯、半推半就的,翠花白底的丝绸小衣便搭上了屏风,接着是绯色绢纱的亵裤,然后是碧荷红莲的诃子……

    ※※※※※※※※※※※※※※※※※※※※※※※※※※

    “萃两间之秀,居四方之中”。

    秋天的嵩山,满山斑驳陆离,谷风松涛。

    三阳宫中,树木茂密,林荫蔽日,石淙河畔,山涧深长,石壁如削,绿叶黄花,遮崖盖顶。一块块怪石,有如老翁颔首,有似童子击掌,有若苍鹰展翅,有像卧牛反刍,高低大小,姿态各异,石间流水淙淙。

    秋意虽美,却有种萧瑟之意,这是驻跸三阳宫的第三天了,已然七十六岁高龄的武侧天在张易之和张昌宗的陪同下,缓缓行走在山水林间,“性巧慧,多权术,志向齐天”的武则天也不免感染了几分消沉之意。

    前面,赫然出现一方碧幽幽的水潭,潭中有一块大石独出水面,高约两丈,宽有丈余,一人身着宽袍,盘坐于上,正低头看着一张纸,似乎是一封信件,微风徐徐拂动着他的衣袂,如同人在画中。

    “啊!是杨将军!”

    张昌宗看了一眼,讶然道:“这大石距岸甚远,他如何登上去的?”转眼便看到水中巨石下有一具竹筏,由绳索系在石上,张昌宗便笑起来:“唬我一跳,我还以为杨将军能登萍渡水呢。”

    武则天也笑微微地站住,纳罕地道:“他在看什么呢,这般入神?”

    张易之听了便唤道:“杨将军,圣人来了。”

    杨帆在石上似乎看的入神,听见张易之呼唤,扭头一看,哎呀一声,赶紧揣好信件,跳到竹筏上,撑起竹篙三下两下到了岸边,闪过几方大石,向武则天长揖道:“臣杨帆见过圣人。”

    如今杨帆是千骑将军,天子近卫,便也跟着宫里人称武则天为圣人了,这是宫里亲近人对天子的称呼,外臣和关系远一些的人见了皇帝就只能称她为陛下或皇帝,虽然只是一个称呼,也显出了亲疏之别。

    武则天微笑道:“杨帆呐,你倒悠闲,在这儿做什么呢?”

    杨帆躬身答道:“臣正在看家书,未曾注意圣人驾临,还请圣人恕罪。”

    武则天笑微微地摆了摆手,道:“无妨,你的家人可还好么?”

    杨帆道:“承蒙圣人关怀,家里人都好!臣随御驾来三阳宫时,已嘱咐妻儿避到龙门去了。信上说,如今雨水少了,娘子打算再看两天便回洛阳。家里开着生意呢,从陇右购回的皮货,因为大雨在路上耽搁了,臣离京间才冒雨运到,这些日子怕都返潮了,水若退了,得赶紧晒晒,去去潮气,要不然怕有毁坏。呵呵,挺大一笔开销,不亲自看着点儿,娘子不放心。”

    御前奏答,很少有杨帆这么啰嗦的,旁人生怕说错了话,皇帝问一答一,问二答二,绝不多言,可杨帆却像是在跟皇帝唠家常。而一辈子求索权术的武则天老迈之后偏就喜欢听这些家长里短,笑眯眯的只是点头,并无不耐烦的意思。

    “小蛮那丫头,是挺能干的。朕给你指的婚,这妻子还差得了?”武则天就做过这么一回媒人,心里很是得意:“你家有人去陇右购买皮货?怎么样,一路行来,可曾见到别处受灾?”

    杨帆道:“没有。圣人圣明,四海升平。如今骤下大雨,遭灾的也只是洛河上下一带城镇,其他地区都安然无恙。家人回来说,从陇右过来,一路经过朔方、延州、丹州,俱都是繁华富庶,百姓安居乐业呢……”

    p:凌晨,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章 张杨行

    哪个天子不希望自己治下四海升平安居乐业?

    武则天听了杨帆的话很是欢喜,不过等杨帆说完,她还是笑指杨帆道:“你呀,也只拣好听的话来哄朕。旁处也就罢了,延州那地方山贫水穷,年年旱灾,百姓若能有个温饱日子过朕就知足了,富庶繁华可跟那儿沾不上边儿。”

    杨帆听了脸腾地一下就红了,急忙辩解道:“圣人面前,臣有一说一、有二说二,岂敢有所欺瞒。延州之富庶,是臣的家人亲眼所见,那地方雨水充沛、阡陌纵横,臣那家人故乡就在延州,幼时离开故里,如今家乡尚有几位亲人,那里年年丰收,是其亲友亲口所说,看他们家境,过的当真不错,安能有假。”

    武则天轻轻“喔”了一声,道:“那么……或许是朕记错了吧。”

    她的脸色阴晴不定,显然有些言不由衷。延州的赈灾粮都是她批示发放的,怎么会记错地方?

    延州其实就是延安,不要以为那里一直就是穷荒僻壤,实际上隋朝及初唐时期,正处于中国历史上第三个温暖期,雨水充足,气候温暖,北方和西北地区的植被也远没有后世破坏的那么严重,所以那里非常适宜农耕。

    大唐建国后大力兴修水利、民间发明了各种新式农耕工具、农作物品种随着中西方交流不断增加,朝廷政策上也向农业大力倾斜,如此种种,使得北方和西北地区都成了重要的粮食产区。

    直到中唐以后,天气渐趋寒冷,北方游牧地区的生存环境日趋恶劣,而中原帝国也经过了蓬勃发展的上升期,国力开始趋弱,这种情况下,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开始改变以往抢一把就跑的政策,持续稳定地向中原拓张生存空间。

    结果许多隋唐时期已然变成重要粮食产区的地区,反而因为战争和游牧民族的占领而退化了,重新变成游牧区,而且这种情况从此持续下去,一直持续了很多年。现在则不然,很多后世人眼中荒凉贫瘠的地区如今都是“小关中”呢。

    然而这种状况,武则天并不清楚。隋末大乱,突厥东侵,延州地区开始变得人口稀少,贫穷不堪。大唐建国后,又经过多年的卧薪尝胆,直到突厥内乱,东西突厥分裂,朝廷才抓住机会重挫突厥,重新把这一地区掌握在手中。

    此后又经过多年的人口繁衍,开荒垦田,延州地区才渐渐恢复元气。而在此很久以前,武则天就进宫了,那时她才十四岁,在宫里生活多年,等她掌握政权时,延州地区才重新变成农业发达地区。

    可这些事如果地方官有意隐瞒,居于深宫的武则天又如何能知道?

    本来是很轻松的听杨帆讲些家长里短,最后这句话却像是一根刺,深深地插进了武则天的心。武则天无心散步了,她马上回转宫殿,召来婉儿,叫她整理卷宗,取阅所有延州奏章。

    婉儿早就把有关延州的奏章挑拣了出来,却不能马上送给皇帝,婉儿回去又多等了一个多时辰,才带了一摞奏章回转皇帝寝宫。

    武则天逐份翻阅着奏章,脸色越来越阴沉。她宁愿相信奏章上说的都是真的,而杨帆那个家人只是胡言乱语,是故意给自己故乡贴金。可这件事若是真的……,想想就叫人不寒而栗。

    天子为四海共主,可是天子不可能走遍山山水水,看顾她的每一片领土,偌大的江山,都要委托她的臣子给她牧守看顾,这个年代交通不便、信息不畅,如果臣子们有心瞒她,那她岂不成了聋子、瞎子,任人摆布的一个傀儡?

    这个后果,她不敢想。她疑心病本来就重,这件事的后果又如此严重,她哪能含糊过去?沉思良久,武则天缓缓说道:“去,召户部和御史台……”

    武则天话未说完,忽然想到了什么,又向婉儿说道:“你给朕说说这个延州刺史的情况。”

    对于满朝文武以及州府道的重要长官,他们的生平履历、政治关系,上官婉儿全都烂熟于心,俨然就是一个会移动的档案库。

    因为能熟记这些官员之间错综复杂的政治关系,她的脉才能号得准,处理奏章才能每每不等天子开口,便能提出最妥善的处理意见。上官婉儿这巾帼内相的位置这么多年无人能够撼动,岂是易与之辈。

    武则天微微闭着眼睛,张昌宗在背后轻轻给她按摩着头部,听着上官婉儿的述说,上官婉儿刚刚说了一半,武则天便霍地张开眼睛,讶然道:“这个人……是承嗣举荐的?”

    上官婉儿轻轻垂下美丽的眼帘,低声道:“是!”

    武则天目光闪动道:“此人在延州已经九年,承嗣怎么从来没有想过动他一动?”

    武则天知道武三思和武承嗣两个侄儿为了争权曾大肆安插亲信做官,不过两人都喜欢把亲信安插到朝廷里或者是军队里,放在一个偏远州府从此不闻不问,这种事未免透着奇怪。

    上官婉儿欲言又止,武则天看在眼里,淡淡地道:“这里没有外人,但说无妨。”

    上官婉儿轻轻地道:“是!这谢宇斌,原是振州宁远县尉,对魏王曾很是看顾……”

    武则天恍然,她掌权之后,曾把几位堂兄流放边荒,其中堂兄武元爽一家被流放到了振州宁远(今海南三亚)。武承嗣是武元爽的儿子,当时也在宁远,想必当时在宁远任县尉的这个谢宇斌对武氏父子多有照顾,所以武承嗣投桃报李。

    武则天慢慢靠回椅上,张昌宗一双雪白柔软的手又轻轻搭在她的头上,继续按摩着,武则天闭着眼睛,不动声色地道:“继续说!”

    “是!”

    上官婉儿继续介绍着谢刺史的情况,从他的履历看,果然与武承嗣崛起的时间相符。时间大约也是在十年前,当她准备踢开傀儡儿子,自己登基为帝,开始大肆重用武氏族人的时候。

    那时,武承嗣刚刚手握大权,成为朝廷新贵,谢县尉随即就从遥远的振州宁远调到了京城,做了不足一年的洛阳尉便被调进大理寺,在大理寺仅一年功夫就升至少卿,随即武则天登基为帝,大封功臣,而这谢宇斌被武承嗣列为功臣,任命为延州刺史。

    此人到了延州便从此不曾动过地方,其中缘由武则天也猜到了三五分。振州穷山恶水、地处偏荒,在文教发达地区,饱读诗书的学子白了头都未必能考中一个秀才,可是在振州那种地方,字能写的不出差错、文能写得有点条理,就能成为秀才公了;这种地方的县尉素质又能高到哪儿去?

    武承嗣提拔他做官很可能只是为了报恩,压根没指望能把他培养成得力的心腹。又或者先前让他进入洛阳府和大理寺时,就是一个考察栽培的过程,可是在此期间此人表现平庸,这才把他打发开,还了这段恩情了事。

    上官婉儿禀报完毕,大殿上顿时静下来,过了半晌,张易之轻轻咳嗽一声,武则天闭着眼睛没有张开,淡然问道:“五郎有话说?”

    张易之慢声细语地道:“圣人,这桩案子如果属实,那就是延州上下合力蒙蔽圣听,猖狂若厮,实是骇人听闻。而这延州刺史是魏王故人,两人之间已经没有联络了么?只怕未必。

    再者,人是魏王举荐的,这人若出了问题,魏王脸上也不免难看。万一魏王一时犯了糊涂,向他通风报信……,臣以为,这件案子必须得查,可知道的人要越少越好,如果由刑部或御史台遣人去,只怕人还没出京,风声就泄露了。”

    武则天嗯了一声,道:“五郎可有合适人选?”

    张昌宗抢着道:“圣人,昌宗愿为圣人分忧!”

    “你?”

    武则天睁开眼睛,诧异地看了一眼张昌宗。在她眼里,张昌宗既是她的小情人,又隐约有些长辈宠溺晚辈的感情,唯独不曾把他当成一个可以独当一面的大臣,虽然他现在官拜奉宸丞。

    张昌宗见武则天有些好笑,不禁恼羞成怒,脸红脖子粗地道:“圣人,昌宗一定能把这件差使办好!”

    武则天拍拍他的掌背,笑道:“朕自然相信你的本事,不过……你还是留在宫里陪朕吧,风餐露宿的,不是甚么好差使,朕怎么舍得你去辛苦。”

    张昌宗负气地道:“圣人这明明是不相信昌宗的本事!”

    武则天的脸色微微一沉,张易之赶紧道:“六郎年轻不懂事,圣人莫怪。说起来,昌宗还从不曾离开过洛阳百里,难怪他巴望着出去走走。依臣之见,不如选个老诚持重之人负责此案。至于六郎,叫他跟着走一趟全当散心吧,若真学到些本领,以后也好为圣人分忧不是?”

    武则天脸色稍霁,微微颔首道:“五郎言之有理。你有合适人选?”

    张易之微笑道:“想必圣人已经想到了,既然考较微臣,那臣就说说,这件案子是因杨帆的一句闲言引发,杨帆是圣人您信任的臣子,且与魏王又有不睦,所以绝无畏惧强权庇护贪官的道理。圣人曾赞他有勇有谋,若叫此人去,可不是一个最佳人选么?”

    武则天欣然点头,对犹自气鼓鼓的张昌宗道:“好啦,六郎就不要生气了,朕委你个钦差正使,杨帆为副,同往延州办案。一路上你要多听少说,悉心学习,游山玩水可以,缉察案件时,不可对杨帆指手划脚!”

    张昌宗听说允他为钦差,先是惊喜若狂,听到后来又不禁气结:“说来说去,还不是拿他当小孩子?”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一章 龟符敕书

    本来还泛青的粟米,一场东风过后就干了,风一吹,粟田里刷啦啦地响,沉重的谷穗不断地点头。

    粟米这时还没完全熟透,不过限于收割能力,农夫是不会等粟米变成一片金黄才收割的,那时收割成熟的粟米得掉多少粒米,霍霍粮食,要遭雷劈的。

    农人们男男女女,全家老少齐上阵,弯着腰,不紧不慢地一路割去,身后的粟茬都一样高,像是用尺子量过似的。

    半大的孩子跟在后面,割好的粟米捆扎的整整齐齐,然后就抱起来往地头的车上送,他们必须得轻拿轻放,免得掉了粟粒。爹娘时而就会回头看上一眼,若看到孩子把粟米捆随意地扔上车去,少不得要心疼的大骂他们一顿。

    富有人家有牛车,大木轮子的牛车,拉着满满一车的粟米垛子,嘎吱嘎吱地行走在辙印深陷的黄土路上,赶车的汉子拿着大鞭跟着车走,挺胸腆肚的,一边走一边用高亢的声音唱着酸曲儿:“听见哥哥唱着来,热身子扑在冷窗台……”

    贫穷些的人家就要靠人力拉车了,一个壮实的汉子拉着车走在前面,头扎羊肚子手巾,仿佛额头长出了一对白色的牛角,力气也大得像头牛,孩子跟在后面,下坡路时蹦蹦跳跳地玩耍,上坡路时就撅起屁股用力帮父兄推车。

    村子里有一片片空旷的场地,常年累月地用大石辗子辗压,早就平平整整、光滑如镜。收割好的庄稼放在场上,有的人家在用梿枷脱粒,粟米和豆荚被日头晒得焦脆,七八个人各执梿枷,站成一排,梿枷起落整齐划一,噼噼啪啪的像是在唱歌。

    还有的人家赶了几头牛,在铺了满地的庄稼上来回地踩,粟粒和豆子就在不断的踩踏中纷纷脱落,等把这些踩烂的粟秸豆秧拣开,光溜溜的地面上便满是粮食,扫在一起,再用簸箕扬土除尘。

    这是延州临真县的一个村子。场院边树荫下歇着十几位衣饰各异的人,正有说有笑地看着农人打场、扬场。从服饰看这些人就不是镇子上的人,据说他们是来自皇帝所居的洛阳城,要往西边去向番人买皮裘。

    镇子上很多人一辈子都没离开过村子方圆十里的地方,他们连洛阳是个城市的名字都不知道,还是见多识广的里正老爷说给他们听才明白那是什么。里正老爷每年都要往县城里去,那可是见过大市面的人。

    村里人虽然见识少,却质朴善良,待客热情。听说这些人是跟大皇帝住在一座城里的,农人对这些衣着讲究派头十足的贵客便带着几分敬畏,在客人们面前哪怕平时再粗犷的汉子都拘谨起来,生怕有什么不当叫人家笑话。

    可是只要离得这些远方贵客远些,他们就马上恢复了从容。这不,用小鞭儿轻抽牛背,轰赶着几头牛在满地的庄稼上乱踩的那个汉子,正自得其乐地唱着歌呢:“哞哞来,好好来,好好来来好,来来好好来,好来来……”

    谁能想像,他刚刚被那个生得比大姑娘都要俊俏、皮肤娇嫩的比刚落地娃娃的屁股蛋子还要光滑的客人叫住问话时,窘迫的脸都红了。里正姓陈,叫陈大山,呲着一口黄牙冲着张昌宗很憨厚地笑:“贵人们甭理他们,都是些没见识的乡下人。”

    商贾在洛阳算不上多么有地位,可在他眼中那就是大贵人了,更何况这些贵人慷慨的很,在村子里歇歇脚而已,便随手送了他们许多东西,虽然在这些贵人眼中那只是些针头线脑。

    那位生得比大闺女还要俊俏的年轻人旁边也是一个极英俊的汉子,他坐着个木墩,笑吟吟地对陈大山道:“陈里正,你这村子今年又是好收成啊。”

    陈大山眉开眼笑地道:“可不,我小时候这儿可不是这样,这些年呐,土地爷爷保佑,风调雨顺的,收成是一年比一年好,日子也越过越有滋味儿。

    张昌宗淡淡地道:“上缴的赋税要等这批粮食打下来才会交上去吧?”

    陈大山茫然地眨眼睛:“啊?贵人说啥?”

    这位贵人看着可不像那位贵人那么好说话,一跟他说话陈里正就有些局促,感觉这位贵人虽然是坐在小马扎上,却比县里的大老爷还要威风些。他是见过县大老爷的,有一回进城交粮,适逢县太爷开堂问案,他挤在人群里远远瞄过一眼。

    杨帆笑道:“就是租子。”

    陈里正恍然大悟道:“哦!贵人说租子啊,是啊,这批粮食打出来才交的,我们村里已经收了一茬麦了,可官府是不收麦的,只收小米和糜子,麦子我们自己吃,这粟子糜子打下来交租,有富余的就换点油盐。”

    这时节,北方主要农作物依旧是粟(小米)和黍(糜子),有些水源充足地区也种稻子。麦子作为外来物种虽也是旱地作物,却比粟、黍要求的灌溉条件更高。再加上当时面粉加工业落后,通常人们是把麦子和大米小米一样煮熟后食用,口感不佳,所以穷苦人家才吃麦饭。

    那时当官的吃麦饭会被视为清廉;子女在守孝期间吃麦饭是虔诚的哀悼;如果有人把小米饭留给自己吃麦饭给长辈吃,会被人骂为不孝。麦子在中国粮食体系中的地位是明朝中后期才确立。因此这时官府收税仍以粟黍为主,麦子只能农人自己吃。

    杨帆和张昌宗对视了一眼,笑微微地又问:“哦,你们这村子有多少亩地,一年要缴纳的租子是多少啊?”

    ※※※※※※※※※※※※※※※※※※※※※※※※※※※※※

    在这个小村子里了解到当地村民历年以来的收成和交租情况以后,杨帆和张昌宗便率人离开了,这已是他们走访过的第四个村庄。

    杨帆和张昌宗得到皇帝密令之后精心做了一番安排。

    虽说三阳宫里都是最顶层的权贵人物,其中未必会有隐宗的耳目,但是为了以防万一,他们还是布下了层层烟幕。杨帆消失是因为回洛阳探察水情去了,以备水势回落报与天子。这个消息只限于上层人物知道,有心人若想打听自可探知。

    此时的洛阳城宛然一座水城,到处都有官府的人在处理善后,乱糟糟的没个章法,就算有人得了消息,想要回去盯杨帆的梢,他也得有本事先找到杨帆才成。至于张昌宗的消失就简单多了,他本来就待在内廷,外臣没几个人能看到他。除了皇帝身边的宫娥太监,又有谁知道他不在宫中?

    杨帆与张昌宗秘密离开三阳宫后,马上兵分多路,除了他们这一路,其余几路俱是疑兵,分别向绥州、延州、丹州、同州方向进发,但是最终的汇合地点都在延州,按时间来算,他们此时也该向这里集中了。

    杨帆出发前还派人给古竹婷去了信,叫她兄妹四人从鄜州赶来延州,这是他的得力臂助,这个关键时刻自然要留在身边。至于鄜州那边已经没什么好查的,且让那些贪官得意一时吧。

    杨帆原本查丹州和鄜州时,用的手段半明半暗、半官方半江湖,可是当他察觉延州府有着更惊人的黑幕时,就不需要这般谨慎了。在绝对的力量面前,一切阴谋诡计都没有施展的余地,他此时用最简单最粗暴的办法就能达到目的。

    只要他能确认延州一案的存在,抓捕了本地那些贪官,顺藤摸瓜地查下去,鄜州那边的贪官污吏们就将无所遁形。

    北方和西北地区本就是隐宗经营的重点,他们必然与当地官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桩惊天动地的大案处理下来,一定能对他们造成沉重打击。如此一来,既打击了贪官污吏,又打击了隐宗势力,可谓一举两得。

    车中,张昌宗兴冲冲地道:“杨将军,这几处地方连年丰收,百姓每年如数纳税,可朝廷那边一粒米的赋税都没有收到,却年年收到谢刺史的报灾请赈奏疏,还得拨款赈灾,这明显就是佯灾冒赈啊,咱们可以动手抓人了吧?”

    杨帆微笑颔首道:“奉宸丞说的是,咱们是该动手了!”

    张昌宗此来一路跋涉,虽然有人服侍着,可吃穿用度、行车赶路也实在辛苦,他原以为出京有多好玩,现今想来实在没甚么意思。唯一叫他能支撑至今的念头,就是可以扮清官大肆抓人,这游戏有趣的紧。

    如今杨帆终于同意用兵,张昌宗不由大喜若狂,马上在厢壁处一扳,“喀喇”一声,一个隐秘的夹层便弹开来,张昌宗从夹层里提出一只沉甸甸的铁匣子往案上一放。

    匣子一开,里边黄绸垫底,有十二个独立的格子,前面六格方形、后面六格长方形,两两对应。方格中,静静地趴伏着一只只金灿灿的乌龟,一共六只乌龟。对应的长格中,各有一卷雪白的纸,系以黄绦。

    龟为龟符,纸为敕命。

    凭此两物,便可调兵遣将,兴一场血雨腥风!

    p:诚求月票、推荐票!

    。(未完待续。)

    第九百一十二章 单身入虎穴

    延州府从表面上看,的确很难给人一种大城大阜的繁华气象。

    这里是广袤无垠的黄土高原,层层梯田仿佛一道道跳跃的音符,村落则散布于山峦沟壑之间,人们大多依据地势,以冬暖夏凉的窑洞为屋舍。是以延州城内的建筑很大程度上也受到了这种影响。

    城中的建筑多是高大厚实的土砖墙壁,灵活多变的方格木窗,窗上贴着大红剪纸的窗花,与窑洞很有相似之处,显出一种特有的乡土气息。不过,街头川流不息的人群,赶着牛羊牵着骆驼的商贾,此起彼伏的叫卖声,还是显出了一种蓬勃的活力。

    延州刺史府的建筑风格则与城中其它建筑迥然不同了。谢宇斌在这里已经做了九年的太守,刺史府也不断扩张,如同一座城堡。前堡基本保留了原刺史府的模样,后宅却不断扩建。

    深宅大院,连房洞户、柱壁雕镂,窗牖雅致,妖童美女,充斥其间,倡调伎乐,昼夜无歇,简直就是一处人间天堂。可是身在前院的人,根本想像不到一道月门儿之后,茂密大树丛中,竟然别有洞天。

    此刻,后宅西跨院内,一树树火红、一树树金黄,火红与金黄如飞浅的火星,随着微风飘飘洒洒,飘于阁上、洒于栏上、浮于水上。

    阁顶是青黑色的飞檐,掩映于火红与金黄的树影中,阁前有镂花汉白玉的石栏,石栏下碧水清清,红叶荡漾,一池粼粼,岸边垂柳,水中又有孤岛茅屋,极是幽静雅致。

    阁中,一座镶玉瑗落地紫檀插屏座落于主人座位之后,温润古朴,沁色天然,显见是极昂贵之物。坐于屏前几后、宽袍大袖的那位中年美髯公,就是本宅主人,延州太守谢宇斌。

    正位两侧还有几席,坐的都是姿色殊丽的佳人。谢太守身边也各有华服美女一人服侍,左边一女凸乳细腰,酥胸半露,月貌花容,明艳妩媚;乃是谢太守内宅所蓄众多姬妾中目前最得宠的一位,闺名小雨。

    右边那个美人儿穿着却甚是含蓄,冰肌雪肤不露少许,眉心一点嫣红,乌黑亮泽的桃心髻上插一根翠绿的簪子,余此再无装饰,脸上不施脂粉,一张清水脸蛋儿却是莹润嫩白清丽绝俗,她颌下有一喉结凸起,却是谢庆守最宠爱的一个娈童,叫做菩提子。

    谢太守穿一袭月白底子弹墨梅花皂色镶边交领罗衫,多年来养尊处优,又蓄了一部好胡须,看起来倒真像一位饱学之士,又兼大腹便便,就更有宰相气度了。

    说起来,延州地方对这位谢太守并没有什么恶感,这位谢太守自打到了延州,一直就是垂拱而治,什么都不管。幸好这些年来延州地方既没有天灾也没有人祸,所以倒也是一片太平。

    幸好谢太守不甚理事,否则以这位谢太守的能力,如果他真想做点什么,哪怕是抱着良好的目的,真心想为百姓们做点事,恐怕最后也要变成“人祸”了。谢太守贪,他很贪,不过除了该收的赋税,他倒从没有用各种巧立名目的苛捐杂税祸害过地方。

    不是他怜惜民力,而是因为他不需要这么做,从那些穷苦百姓身上能榨出多少油水儿呢?他的胆子比别的贪官都大,他直接贪国家之财。

    这位一直在天高皇帝远的振州宁远做县尉,只因为善待武承嗣一家而得以成为一方太守的谢大官人上任的头一年,就赶上延州干旱。那一年延州干旱的情况并不严重,但是延州本来底子就薄,这场干旱还是不免要让一部分人挨饿。

    于是,作为一方太守,谢宇斌自然要上表请求赈济。谢宇斌的奏表上把延州地方的旱灾描述的非常严重,简直是赤地千里一般凄惨。

    其实这是他在振州养成的毛病,那儿距帝国腹心之地实在是太远了,地方官就是土皇帝,可那种地方,就算土皇帝也穷的很,有机会向朝廷索要钱粮时,他们一向是无灾报有灾,小灾报大灾,而且根本不用担心朝廷会万里迢迢派人来核查。

    如今到了延州,谢太守还是习惯性地这么做了,结果奏章送上朝廷,果然被拨付了大笔钱粮。当时武则天正忙着清洗政敌,周兴、来俊臣整天揣摩圣意、构陷大臣,宰相们一拨拨的不等屁股把位置坐热就下了大狱,京里形势十分严峻,谁还顾得上偏处西北的延州究竟怎么样?

    结果,谢太守只是象征性地发了点赈米,大部分赈灾物资都被他吞没了。谢宇斌尝到了甜头,第二年没有灾害,他也照报不误,这样,百姓缴纳给朝廷的赋税被他截留了,朝廷拨下的赈灾钱粮也被他截留了。他上面贪着朝廷的、下面贪着地方的,一时间肥的放屁流油。

    边远地区的吏治本就很差,西北地区的吏治比南疆也强不到哪儿去,那些延州地方官员少有品性高洁之士,原本慑于国法,他们还只是小偷小摸,一见太守大人胆子比天狗还大,他们还怕什么?

    谢太守也知道要维持这种局面,需要手下人同流合污,倒也不曾想过吃独食。一时间,整个延州地方的官员全都成了这张贪污网中的一分子,即便有些有良知的官员想要洁身自好,最终也不得不向贪官们屈服。

    旁人都贪你不贪,谁放心与你共事?皇帝哪认得你一个基层官,升迁提拔全凭上司的考语和推荐,你想独善其身,就会遭到从上到下所有人的排挤与非难。最终,延州府无官不贪,大家相互庇护,没有强大的外来力量根本戳穿不了这一黑幕。

    关内道御史倒也依照规矩每年巡视延州,可延州地方上下串通,一体蒙蔽,再加上这谢太守时不时把魏王武承嗣抬出来做挡箭牌,而武氏家族在朝中正权势熏天,小小御史哪敢蝼蚁撼树,因此这骇人听闻的贪腐大案,竟连续九年无人发现。

    如今谢太守已经富可敌国了。

    “哈哈哈哈……”

    谢太守欣赏着歌舞,放声大笑。

    前几日一下子就出手十万石粮,其中五万的粮款落进了他的腰包,剩下五成由手下的官员们瓜分了。今年延州又是个丰收年,地方上的赋税正源源不断地送来,那都是钱呐。朝廷上面,他刚刚递了奏章上去,继续报灾请赈,用不了多久又是一笔钱粮入项,怎不令人欣喜若狂?

    谢太守喝的兴起,兴冲冲推杯起身,小雨和菩提子连忙左右扶住,谢太守揽住两个美人儿的纤腰,笑吟吟地道:“老夫醉了,两位美人儿陪老夫安歇。”</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