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土豆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吴三桂新传

正文 吴三桂新传第21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裨虺珈踝肺氏吕次薹帷?br />

    崇祯听得非常入神,甚至都没有挪动脚步。www.luanhen.com直到三桂终于住了口这才有所反应,缓缓的迈动的步伐,边走边感叹道:“没想到魏阉一党竟如此胆大包天,为了一己之私竟敢动用全国的官府、军队,简直是罪大恶极,死有余辜!”说完回过头来,双目紧紧盯着三桂的面孔,冷冷的问道:“当时你既然知道各地官府已撤销了对你的通缉,为何不立即上京状告魏阉一党反而急急忙忙赶赴河南铜山重新召集新军进行操练。究竟目的何在?”

    三桂知道崇祯此人疑心极重,一个回答不好不但方才给他留下的良好印象不复存在,反而还会给自己带来更大的麻烦。当此时刻三桂的大脑急速运转想着最佳的回答方案,如果说是一心为了完成先帝遗留下来的使命肯定不妥,以崇祯此人的心胸怎能容你还总是想着先帝?看来只有从崇祯的喜好入手才能有令他满意的结果。想到这里三桂抬起头来,以一种视死如归的语气道:“回陛下,标下当时根本就没有考虑那么多,只知道是魏忠贤一党将标下逼迫的到处逃亡。因此标下与魏忠贤可以说是不共戴天,只要是他不喜欢和害怕的事,标下都要想方设法的去做到。他千方百计的阻挠标下组建操练新军,标下就非得组建操练成功不可。说到底还是标下年纪轻易冲动,做事没有考虑后果,只想着报复魏阉一党,没有及时向陛下及朝廷请示,请陛下重重责罚!”说完三桂翻身跪倒认罪。

    崇祯本来还对三桂有所怀疑,但听了他的一席话后,心里也不禁有些认同。是啊,他一个年仅十几岁的少年,正是做事冲动的时候,哪里能有什么别的图谋!况且他这样和魏阉一党明刀明枪的对着干,正符合自己的心意。想当初自己身为信王之时还要对魏忠贤诚惶诚恐,恭敬有加,生怕他伺机对自己不利。那时朝中有谁敢光明正大的和魏阉对着干啊!而吴三桂当时小小年纪就敢如此,除了不畏强权外,应该还是冲动的成分居多。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嘛!

    想到这里,崇祯对三桂缓缓道:“起来吧,朕何时怪罪于你了?”

    三桂谢恩站起身。

    正文 第五十三章   游子归家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06 本章字数:3798

    崇祯遥望着殿外,又接着道:“本来朕的意思是将你的那一万新军裁撤解散掉!”

    三桂听了心中一颤,暗道这下糟了。那可是自己起家的血本啊!

    崇祯一阵感叹:“我大明几朝几代连年遭遇战乱之祸,再加上各地饥荒不断,更有类似魏忠贤者大肆搜金敛银,致使国库日渐空虚。实在是养不起更多的军队啦!”

    三桂的一颗心渐渐的向下沉去,如果崇祯非要坚持裁撤解散新军,除非自己立即起兵造反,否则只有乖乖顺从的份。但当此情势,立即造反无异于自寻死路,三桂几乎绝望的想死。

    这时崇祯突然话锋一转,回头道:“不过经朕再三的权衡思量,决定这一万新军暂时先不裁撤,并且依旧让你继续担任新军团练。”

    这一下登时令三桂惊喜交加,心中不禁一阵狂喜。但却并未在脸上显现出来任何欣喜激动之色,以免崇祯看到又起疑心。

    崇祯见三桂的脸上依旧是一副波澜不惊的表情,暗暗放下心。继续道:“你可知朕为何忽然又改变主意?”

    三桂摇头道:“标下愚钝,不敢擅自揣测圣意!”

    崇祯缓缓的走到案几前,扫了扫上面的几摞奏折,随后扭头对三桂道:“朕忽然改变主意主要依据三个原因。第一,袁崇焕督师曾在朕的面前不遗余力的举荐你,朕相信他的眼光应该不会错到哪去;第二,适才朕在接见你之前,已经收到密报。据说你的新军虽然年龄都不太大,但个个气宇轩昂,精神饱满,操练的时候人人奋勇当先,凶猛强悍,已经初步具备一支虎狼之师的形态。虽说还都是新军,但身上那股悍不畏死的劲头已经可以和征战沙场多年的老兵媲美了。朕怎可一手毁掉日后可能成为一支精兵的队伍呢?还有第三点,自从你击毙努尔哈赤之后,他的第八子皇太极继承汗位。此人尖狡如狐,残暴成性,其灭我大明之心更胜其父。继位以来多次亲自率军袭击辽东各镇,攻城略地,无所不为。不但使我大明失去了大片的土地,还被掠夺了大量的财富与牲畜,更有甚者数十万名无辜的百姓被后金军残杀掠夺充作他们的奴隶。而辽东在丧失城池、土地的同时,阵亡将士的数目也逐年的增加。如今在辽东镇守的军队全数加起来也还不够先帝时的一半,你这一万新军正好去补充一下。”说完叹了口气,道:“综合这三点考虑,朕决定留下他们。”

    三桂终于明白崇祯的用意,当下立即恭维道:“皇上圣明!”

    崇祯看了几眼三桂,道:“希望你及那一万生力军到了辽东之后,能够多几分抵抗后金军的把握和决心。”

    三桂立时大声保证道:“皇上放心,三桂及手下众将士定将不辱使命,誓要叫后金军难以前进一分!”

    崇祯点了点头,忽然好奇的问道:“究竟是何人传授于你的练兵之法,让你年纪轻轻就能将新军调教的人人出色?”

    三桂知道这个问题一定要给崇祯回答的满意,否则他定会对自己的执教能力产生怀疑。当下恭声答道:“回万岁,标下自幼熟读兵书战策,还喜好研究古人的战例。经过标下多年来的钻研渗透,总结出了一套与众不同的练兵之法,使参训之人能够将身体发挥出最大的潜能。并且标下无论吃、住都和新军在一起,与他们同甘苦、共患难。在生活上处处关心爱护他们,使他们生出军营如家的感觉。在操练的过程中又严之又严的监督他们,实施了一套严格的奖惩制度。并经常号召他们为万岁、为我大明江山永固而不惜身死。使他们心甘情愿的为万岁、大明效死力。在这种形势和精神状态下,操练起来必然更加卖力,身体及军事素养自然要比一般的军队要好。”

    崇祯听的双目放光,不住的点头,最后叹道:“难怪袁督师夸你是我大明开国以来少有的少年天才,果然名不虚传!嗯!”

    崇祯对三桂练兵的见解非常欣赏,他走到三桂的面前,语重心长的道:“你果然没有令朕失望,希望你尽心尽力的带好这一万新军,如若他日成为了战场上的一支雄狮,那朕在日后还将有更多更大的责任要你承担!”言下之意就是如果三桂将这一万新军调教的非常出色的话,那以后还会给他更多的军队。

    三桂昂起头,斩钉截铁的道:“请陛下放心,标下必不辜负陛下的期望!”

    崇祯满意的点了点头,随后皱起眉头,喃喃自语道:“以你游击的军职身份带这一万新军似乎低了些,也与军规不符,嗯!”崇祯下了决定,抬头对三桂道:“朕念在你为了先帝宏愿不辞辛劳的南下组建新军,其间虽经历多番追杀,但却矢志不渝,并且不畏强权,精神勇气可嘉。况且这两年也吃了不少苦,念及于此,朕加封你为辽东新军团练,并升为参将一职!”

    三桂见崇祯终于开了龙口,升自己为参将,并未感到太大的惊喜。但表面上当然一副受宠若惊的样子,翻身跪倒谢主隆恩。同时心中却暗道:“崇祯做事和天启比起来的确是差了很多,自己辛辛苦苦的在外面奋斗了两年才勉强升了一级,而且还是沾了带这一万新军的光。这要是天启,说不定就给自己个总兵干干。”

    三桂正趴在地上胡思乱想之际,崇祯以一副居高临下的语气道:“年仅一十六岁就已获封参将一职,在这大明朝里你吴三桂可算是第一人了。望你日后再接再厉,回到辽东后尽心尽力的辅佐袁督师。为朕、为大明尽出你的全力,不要有任何其它无关的想法。如若不然,朕既然能加封你,也能够将你打回原形!希望你好自为之!”

    三桂连忙一副惶恐万分的样子向崇祯表着忠心,同时心中大骂,就这种反复无常的心态对待臣子,哪个能对你真正忠心呢!

    最后崇祯又对三桂交待了几句便让他退下。

    出了皇宫之后高起潜焦急的问道:“圣上是否对你有什么看法?否则你为何一进去这么久?”

    三桂笑了笑,随后将面见崇祯的经过向他详述了一遍。高起潜听了虚惊一场道:“原来如此,为父还以为你出了什么岔子呢!可把我急坏了!”

    回到高府后,三桂只是草草的住了一晚,第二日一早便告别高起潜,带着洪安通、韩跃天及一群亲随向河南铜山赶去。

    由于崇祯命三桂尽快带着新军赶赴辽东,因此三桂一路上快马加鞭,风风火火的直奔南下。

    三日后,三桂他们到达了铜山脚下,走进了军营。

    郭师刚等一众级别高一些的军官闻讯连忙赶来,三桂见到郭师刚,首先简单询问了一下新军的情况,听到一切正常后,三桂便道:“赶快命下边各营、连长到大厅内集合,我有重要事情宣布。”

    郭师刚连忙下去传达了,不大一会儿,各级军官都已到齐。三桂首先告诉大家将要带领新军奔赴辽东以抵抗后金军,随后对紧接下来的各种动员、准备工作进行了一番有条不紊的安排。

    短短的两日,各团、营就已将各部的一切行装、器具、行李等一应物什准备完毕,这也和三桂平日里的严格训练分不开。因为此前三桂经常就部队快速行军等进行过专门的训练,这一训练成果此刻终于显现了出来。

    因为此前各部的军官都已对手下的战士做过动员,因此当大军集合后,三桂只是做了一番简明扼要的动员。随后马鞭一挥,大吼一声:“开拔!”

    随后队伍的一头开始缓缓的向前移动,终于渐渐的带动着全军紧跟着行动。庞大的万名队伍开始起行了。

    一路之上,三桂并没有将队伍放任行进而不管,他认为这是一次锻炼急行军的好机会。因此他不断更换着号令,时而前进,时而拐弯,时而突然加速,时而突然隐蔽,可以说无所不用其极。将这些新军折腾的苦不堪言,还好他们经过了长时间艰苦而有效的训练,身体素质都出奇的好,因此这次几千里的大行军倒并未让他们倒下。相反当最终到达辽东腹地的时候,这一万名新军都好似脱胎换骨般的又精神、彪悍了不少。

    望着山海关那高耸的城墙以及林立在城楼上面的守兵,三桂的心激动的一阵狂跳。时隔三年,我这个奔波在外的游子终于回家了!

    当三桂带领大军到达距离山海关十里左右的时候,早已有快马将情况迅速报告给了山海关的坐镇大帅,蓟辽督师袁崇焕。

    袁崇焕收到消息后不由的一阵狂喜,自己翘首以盼多日的吴三桂终于到来了。

    当下袁崇焕带着一大帮高级军官亲自来到城门处迎接三桂一行。

    三桂勒住了缰绳,举目向城门大开的门口望去。远远的见到一直对自己关爱有加的袁崇焕带领着身后一大帮高级将领正策马向自己迎来。当下忙驱马向他们赶去,同时想到此时自己的身后不但跟随着洪安通、郭师刚、韩跃天等大批的亲随,且还有一万多名大军在后面尾随。心中不禁一阵的得意,想当初自己以一个千总身份仅带着郭师刚、汪昆仑两名亲随离京来辽东赴任,当时没有一个人迎接自己。而仅仅过了三年不到的时间,自己已经连升两级,且还浩浩荡荡的率领一万大军回返家乡。只看眼前这种迎接自己的阵势就可以想见如今的自己在他们心中已经不是当年所能比拟的了。否则以袁崇焕蓟辽督师的高贵身份,何必带着一群高级将领亲自迎出城门外!由此看来,实力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多么的重要!看到眼前的情景,更加坚定了三桂要拥有更大实力的决心。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潜龙入海  上

    更新时间:2009…5…8 17:24:07 本章字数:3398

    袁崇焕带头迎了上来,笑容满面的望着渐行渐近的三桂等人。而三桂也不敢失礼,当行进到距袁崇焕等人大约二十米左右的时候,立即甩鞍下马,随后将缰绳交与身后的亲随,自己则快步向袁崇焕迎去。

    望着袁崇焕那亲切的笑容,立时一股温暖之情回荡在三桂心中。swisen.com他几步来到刚刚下马的袁崇焕面前,口中高声道:“标下吴三桂见过袁督师!”说完撩衣跪倒。

    袁崇焕忙伸手将三桂拉起,同时口中亲切的道:“三桂无需多礼,起来让本督师看看三年未见你有何变化!”

    三桂顺从的站起身,袁崇焕从头到脚将他仔细的端详一遍。连连点头道:“嗯,比本督师想象之中的还要超过几分。不但个子长高了不少,身体也更加结实、魁梧了,更重要的是你的精神气度和以前相比更是大不一样。眼神当中不但充满了斗志,而且还显得越发的沉稳了。看来这三年之中你的进步很大,再不是当年那个少年了。”

    三桂也道:“标下虽然变化不小,但袁督师却依然还是那样的精神焕发,一点都没有变化!”

    袁崇焕哈哈大笑道:“本督师可不会那种长生不老之术!”话毕将自己身后的那些高级将领逐一介绍给三桂。

    三桂听了暗自乍舌,这里面最次的都是副将。自己一个区区参将的身份站在众人中间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但那些个将领却并未因三桂的参将身份而看扁了他,依然热情的同三桂拉家常、套近乎。

    众人还在和三桂攀着交情,袁崇焕突然道:“行了,有什么话大家进城后再接着叙不迟!”说完又对三桂道:“来,随本督师入城!”随后重新跨上坐骑,三桂则紧随其后向城内而去。

    袁崇焕边行边道:“自从前几日接到京师的传报后,本督师就一直翘首以盼你的到来。本来预计就算再快也还要过几天才能到达此地,没想到今日就到了。你的新军行进的速度可真是惊人啊!”

    三桂笑道:“都怪标下心急如焚,一心想要快些返回辽东老家。因此才对部下催促的急了一些。”

    袁崇焕摇头道:“也不尽然,如果是一般的部队以你这种速度行军的话,就算今日能勉强到达这里精神也会精疲力竭,队伍凌乱不堪。反观你的新军,依旧是生龙活虎一般,且人人体型彪悍,精神抖擞。由此可见你练兵的方法自有其独到之处。”

    三桂谦虚道:“袁督师过奖了!”随后岔开话题道:“对了,三桂还未来得及谢过督师。如不是您在圣上面前大力举荐标下,三桂怎能如此迅速且顺利的返回辽东呢!”

    袁崇焕理所当然的道:“这个你根本不必谢我,像你这种百年罕遇的绝世将才如不起用,岂不是暴殄天物?再者说你的手中还有一万新军,如今我辽东正是用人之际,你此次回来的正好。”

    两人边说边缓缓进了城。

    进城之后袁崇焕首先命人在城中腾出地点将三桂的一万新军安顿好,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因此这一番忙碌下来直到临近天黑方才结束。而袁崇焕早已摆了一桌丰盛的酒席在恭候着三桂了。

    席间的气氛异常的热烈,在座的除了三桂外虽都是高级将领,但却都对三桂这个自小就在辽东军中立威成名,如今独领一万新军的军中新贵热情有加,着意的拉拢示好。

    酒过三巡之后,三桂向一旁坐在主座上的袁崇焕问道:“袁督师,不知标下的父兄及舅舅如今都在何处任职?”

    袁崇焕笑道:“如今你父亲吴襄身为宁远副将,专职负责粮饷等后勤物资的押运,可谓重任在肩啊!而你舅舅祖大寿更是不得了,他早已升到总兵之职,如今依然负责镇守锦州。而你的哥哥吴三凤则在大凌河协守,如今也已是游击将军之职。怎么,几年未见,是否心中想念他们了?”

    三桂点了点头,默然无语。

    袁崇焕理解的拍了拍三桂的肩膀,安慰他道:“你放心,这里一切都由本督师做主。什么时候你如想回家看看,本督师绝不阻拦。”

    三桂感激的不知说什么好,唯有端起酒杯向袁崇焕敬酒。而袁崇焕也甚为爽快,直接是酒到杯干。

    这时,酒桌上的一个都司摇摇晃晃的站起身来,手中端着酒杯冲着三桂大声道:“吴将军,你如此年纪就已被圣上亲口获封参将一职,可以说在我大明朝那是绝无仅有的。而且凭着你的文韬武略,将来定能够登堂拜将,可谓前程远大。我在这里提前预祝你一杯!”说完和三桂碰了一下杯,随后猛地将酒灌入自己的喉咙。

    三桂也紧跟着喝了酒,随后又重新倒满酒端起,向酒席上的众人客气的道:“众位请容三桂说句话,在座的论年纪都是我的长辈,论军职都是我的上级。三桂还有很多不懂的地方,因此在这里恳请众位,希望日后对三桂多多提携。来,干了此杯!”说完仰脖喝掉杯中酒。

    众人也纷纷干杯。

    紧接着酒桌上的众人不但开始轮流向三桂敬酒,相互之间也敬开了酒。一时间,酒席之上到处是一片嘈杂之声。

    第二日,袁崇焕将三桂单独召进自己的房内,开始征询他对日后的打算。本来在这辽东之地所有的事情都由他这个蓟辽督师全权负责,根本不必去征询区区一个参将的意见。如此这样做不但显示了对三桂的看重,而且也想从这个天生将才口中得到一些有帮助性的建议。

    三桂想了想后,略有些感到可惜的道:“不瞒督师,标下手中这一万名新军的操练其实尚未结束。这几年标下在南方的遭遇您也都清楚,根本没有多少时间来认真的对他们进行操练。此次仓促的返回辽东,一方面是受到圣上的旨意,另一方面在那河南毕竟远离战场,很多操练计划根本无法实施。如果督师想要这支新军在战场上发挥出它的最大效能,那标下恳请督师再容**练两年。”

    袁崇焕闻听皱着眉头道:“还要两年?竟会这么久?你可知如今后金军在皇太极的率领下对我辽东步步紧逼?短短的几年间,后金军就已侵占了我大明大片的土地,劫掠了大量的财物及百姓。如今在关外我大明仅仅余下一十五城,其余全被后金军占领。在这军队数量稀少且战斗力下降的情况下,你还要让本督师再等两年?”

    三桂望着情绪有些激动的袁崇焕,不紧不慢的回答道:“督师您误会三桂的意思了,我说的这两年时间是将新军操练成一支无敌雄狮的时间。中间并不是就不上战场,要知道,没有上过战场的军队根本算不得无敌雄狮。因为根本就没遇到过敌人何来无敌之说!我的意思就是在这两年之内能否适当减少新军上战场的次数?且由标下决定他们应该参加何种战役。您看这样行么?”

    袁崇焕有些不敢相信的望着三桂,口中一字一句的道:“吴三桂,你是否过于高看自己了?要知道你再如何的出类拔萃,也只是一个参将而已,还没有权力去决定一支上万军队的行动。而本督师才是这个能决定最终权的人!”

    三桂见袁崇焕已经对自己心生不满,连忙解释道:“标下绝不是这个意思,只是想到如何做才能将这一万名新军的能力发挥到极致。标下的意思就是想将这一万名新军操练成一支奇兵。”

    袁崇焕张口道:“骑兵?难道你想和后金军学,次次战斗都以骑兵为主?就算你有如此想法,本督师也无法给你弄来一万匹战马。”

    三桂听了立即笑道:“标下所说的奇兵乃是出其不意的奇兵,不过如果再都配上战马的话那就更加如虎添翼了。当标下的这支一万骑兵练成之后,天下间还有谁能匹敌?”说完双目中露出憧憬之色。

    袁崇焕没好气的白了三桂一眼,道:“就算都给你配上战马,难道你以为凭借这区区一万名骑兵就能将后金军占领的失地夺回么?”

    三桂答道:“这个自然不能,不过如果标下拥有这一万骑兵的话,在战场上左右战局的能力还是有的。”

    袁崇焕不屑的撇了撇嘴,三桂凑上前,接着道:“督师您想一想,当辽东军在战场上正在和后金军僵持不下的时候,或者后金军刚刚打过一战,正放松精神,毫无防备的返回老巢的时刻,标下的一万骑兵突然毫无任何征兆的杀出,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向敌人,那结果将是如何?”

    袁崇焕并非是冥顽不灵之士,闻言不由的双目一亮,随后陷入思索之中。

    正文 第五十四章   潜龙入海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07 本章字数:4012

    三桂没有放弃继续追击的机会,接着又道:“您昨日也对标下说过了,没有想到标下会如此迅速的到达此地。而如果这些新军换做骑兵的话,那种速度更是您所想象不到的。而且这一招想必也大大出乎后金军的意料之外,因为我们大明一向都是以步兵守城为主,因此他们才敢肆无忌惮的横行于山野、平原之间。而标下的目的就是要将这一万新军训练成一支骑兵,而且还是一支出奇制胜的奇兵。我会让后金军整日活在惶恐之中,不知何时何地我的奇兵会突然出现在他们面前,给他们以迎头痛击。一击即中,随即远遁千里,让敌人根本就无法找得到我们。”

    袁崇焕依然苦苦思索着三桂的想法没有说话。

    三桂继续下着猛药,“督师,您想想看,如今辽东各镇的兵马虽然较之过去少了很多,但加起来也有数十万之众。你是希望到时侯在这数十万之上再加上相同的一万呢,还是希望在这数十万之外多了一支无影无踪、神出鬼没的精兵、奇兵呢?”

    这下袁崇焕终于抬起头来,双目紧咪在一起,缓缓的沉吟道:“你不要说了,让本督师再好好想一想。”

    三桂心知终于打动了袁崇焕,便不再多言,任他自己冥思苦想。自己则坐在一边思考着下步的行动。

    良久,袁崇焕终于抬起头来,望着三桂,沉声问道:“你对于这一万新军是否已经有了具体的操练打算?”

    三桂心知要想让袁崇焕答应自己的提议,必须在各方面的回答都要让他满意。当下斩钉截铁的道:“标下早已认清了辽东军所处的严峻形势,非要练出一支精锐的奇兵方有击退后金军的希望。因此标下在南方之时就已制定出了一套详尽且可行的练军计划。而事实证明,标下所拟定的训练方案的确是有效的。”

    袁崇焕站了起来,遥望着窗外,心中已经逐渐认同了三桂的主张。是啊,如今的大明朝内忧外患,各地造反的义军都还好说,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成不了大气候。眼前最令人忧心的正是逐渐强盛的后金。朝廷由各地已经相继抽调了不少兵马,加上原本的辽东军,可谓是军容鼎盛。但仍是屡屡败于后金军之手,不但没有将他们击退,反而不断被他们攻城略地,丧失了大片的国土。长此以往下去,恐怕整个辽东都保不住啊!当初虽说自己在皇上面前亲口许诺五年之内将后金军赶回老家,但自己心中明白,这只不过是一厢情愿而已。当时只是被皇上逼迫的没有办法才有如此一说。如今面对后金军的步步紧逼,凭自己的能力要想牢牢守住应该没有任何问题,关键是如何才能将后金军一步步的击退,直至逼回老家。看来的确应该尝试一下新的作战思想了。吴三桂的提议还是很能吸引人的。

    袁崇焕回转身来,对三桂道:“本督师承认你的这个想法非常独特,值得尝试。但你也应该知道,我辽东如今最缺的就是战马,要想将你的一万新军每人都配上一匹战马,无异于痴人说梦。”

    三桂见袁崇焕终于肯答应自己的提议,不由的大喜过望。听了他的为难之词,立即回道:“督师放心,这点标下早已考虑好了。虽然我辽东没有这么多的战马,但标下可以想办法由蒙古买到。”

    袁崇焕听了诧异道:“哦?要说蒙古的确是盛产良马,但他们近年来虽然没有与我大明直接为敌,却对我大明子民依然很不友好。你竟能神通广大至从那里买到上万匹战马?”

    三桂胸有成竹的道:“这点请您尽管放心,标下心中早有打算,且绝对有十分的把握。”

    袁崇焕见三桂说的如此信心十足,估计他定有不同寻常的方法弄到战马。当下也不多问,只是点头道:“既是如此,那本督师就将这一万新军全权交付于你。希望你千万莫要辜负了我的一番殷切期望。定要将他们训练成战场上一支无敌的雄狮。等日后有了成就,本督师亲自奏报朝廷为你请功!”

    三桂心知袁崇焕对自己以及这一万新军并未抱有太大的希望,只是在别无他法之下赌上一赌。他双手抱拳慷慨激昂的道:“督师尽管放心,标下既蒙您如此错爱,怎敢不全力以赴!我吴三桂定要将这一万新军操练成一支精锐之中的精锐,狠狠的打击后金军的嚣张气焰!”

    袁崇焕既然作出决定,立即转而全力支持三桂。当下两人又对新军的操练之地、粮饷等后勤供应以及其他的一些细节方面进行了一番细细研究而后敲定。

    待两人终于商量的差不多时,三桂忽然想起一件事。抬头对袁崇焕歉然道:“对了督师,标下还有一件事忘了向您禀报,希望您听了之后莫要气愤悲伤。”

    袁崇焕不知三桂所指何事,有些摸不着头脑的问道:“怎么了?究竟是何事?”

    三桂便将与黄州知府田海斐之间的纠葛诉说了一遍,其中当然将徐过强此人抹除,只说是自己当时见田海斐神色不对,对他产生了怀疑,便在他出房后点晕他的公子,随后尾随在后,这才发现田海斐要将他出卖。遂将他擒回房中,哪知他为了取得三桂的信任挥刀将自己的独子砍死。这使得三桂对他深恶痛绝,一怒之下将他杀死,随后远遁而逃。

    袁崇焕听了脸上阴晴不定,良久才摇头叹道:“田海斐当年是我非常欣赏的一个门生,此人博学多才,善解人意,一向很得我的看重。没想到他竟是这样的一个人!不但利欲熏心,贪生怕死,而且为了自己活命竟然亲手残害独子!简直是禽兽不如,死有余辜!唉,我一向自认为眼光独到,没想到也会看走了眼。惭愧,惭愧啊!”

    三桂上前道:“如果当时您就和此刻的身份地位一样,那我估计田海斐也不会去做出这种丧心病狂的事情来。说到底还是贪欲在作怪。”

    袁崇焕突然向三桂深深施了一礼,慌得三桂连忙拉住他连叫使不得。

    袁崇焕深切道:“吴将军,都怪本督师看错了人,险些害了你的性命,如若真是如此,那就算杀了我,也弥补不了我大明损失的未来名将啊!”说完低下了头。

    三桂连忙劝解道:“督师您又何必如此自责呢?这都是他田海斐自身的错,和您根本就扯不上关系。况且您在标下危急之时不顾自身安危屡屡将此事上报先帝,从而遭到魏阉的报复丢官罢职。但您依然为我指点避难之所,虽然出了问题,但这一切都是出自您的好意啊!标下怎能不但不领情,反而还敢怪罪于您呢?”

    三桂劝解了半天,袁崇焕最终也未能从低沉的情绪中彻底走出来。三桂清楚他不单是为了险些害了自己而自责,更重要的是他多年来一直信任有加的人彻底颠覆了在他心目中的形象,使他一时间难以接受。

    接下来的日子,三桂与手下的亲信开始寻觅操练之所。经过多日的查看,终于在一座隐秘的大山中确定位置。随后将一万名新军拉进大山,开始他独特而有效的练兵之术。

    而袁崇焕自然也对三桂不太放心,特地抽出时间亲自到大山中查看三桂的练兵情形。而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三桂的练兵之法不但闻所未闻,见所未见,且效果却出奇的好。虽然很多复杂难懂的操练方式与内容让人难以理解,但从那些新军训练的积极性以及身体素质看,这些训练方法绝对不是惑人耳目的小把戏,而是三桂耗尽心血研究出来的。

    袁崇焕在此住了三日,感觉很满意,对三桂的信心又增大了几分。随后出山去辽东各镇巡视。

    三桂在操练新军的同时头脑中也没有闲着,他不断的派人四处寻觅能工巧匠,为自己的军队打造各种新奇的作战工具。当然,这一切都处于最高机密,只有洪安通、郭师刚等寥寥几个人知道。

    这一段日子是三桂有生以来最意得志满的时光,在这里他是一万多名新军的头,他说什么就是什么,一切生杀大权都在自己手中掌握,俨然一个土皇帝。而粮饷、衣物、器具等一应物资也不用他发愁,自有袁崇焕为他准备一切所需。而正因为他手中掌握着一万大军,所有的人包括武功高明如洪安通都要围着自己转。处处听候自己的差遣、调派。最痛快的是只需全身心的投入到练兵之中即可,根本不需担心有敌人来袭或者补给不够。因此这段日子对三桂来说犹如一种潜龙入海、无拘无束的感觉。

    又过了一段日子,三桂终于收到徐过强的密信。他已于前不久在老家河南宝丰率众揭竿而起,名为抗击大明朝残暴的统治,实为自己扩充实力。由于有宝藏作为后盾,在短短的两个月,已经汇集了两千多名人马。当地官府也曾组织军队进行围剿,但他们根本就没有一个稳定的落脚之点。常常是今日在这里,明日又跑到了百里之外,根本就无从下手。况且他们也不像其他的一些义军那样攻城略地,这便使得当地官府认为他们无非是一群乌合之众,并没有推翻大明的心意。因此只当他们是一群山匪流寇,遂放弃了对他们的追击。将围剿之心全力放在了其余的各支义军上。

    信中还提到,宝藏内的金银珠宝堆积如山,足可装备一支十万人的军队有余。三桂看了大喜,自己正发愁没有金银去买战马,这下好了,一下子解决了燃眉之急。

    当下三桂召来自己精心挑选的几百名亲卫,命洪安通亲自带队,去埋藏的宝藏那里偷偷的运送来一批金银。以作不久后买战马之用。有洪安通这个绝世高手亲自坐镇,三桂还是非常放心的。这种非常隐秘且还有困难危险的任务由洪安通担当最是合适。

    过了不久,洪安通他们无惊无险的将金银运送回来。三桂见之大喜,随后又命郭师刚带领一千新军北上蒙古去买战马。并写了一封亲笔信让他带给蒙古大汗林丹汗,相信他看过信后会如数将战马交给自己的。

    郭师刚走后几日,三桂突然从心底里有了一种想家的感觉,这种感觉异常的强烈,以致三桂睡觉都不安稳。当下决定出山回家看看,顺便看望一下父亲及舅舅们。

    第二日,三桂留下韩跃天在此负责新军的操练。自己则带着洪安通及三百名亲卫出山回家走一趟。

    正文 第五十五章   人生如棋  上

    更新时间:2009…5…8 17:24:07 本章字数:3748

    三桂一行三百余人快马加鞭来到中后所城的家中,立时在吴府内造成了极大的轰动。众家丁何时见过这么大的场面,就算吴襄在军中任职多年也从未如此兴师动众过。一方面是他级别不够,另一方面也没有隶属于自己单独的军队。

    由于此来人数众多,三桂命手下三百名亲卫在门外大街上等候。自己则和洪安通急匆匆的向院内走去。

    几年不见,当年的祖小姐如今已变成了一个身材臃肿、容颜憔悴的中年妇人。乍一见到三桂,有些不敢相信的揉了揉眼睛,直到三桂跪倒口呼母亲的一刻,才敢确认眼前这个高大威猛的年轻人竟是离家三年多的二公子吴三桂。立时激动欣喜的拽着他的胳膊上下仔细的打量着他。有心还像以前那般将他搂入自己怀中好好疼爱一番,但面对身高已与成年人无异的三桂却实在放不开胆子。

    三桂由祖夫人的口中得知,在这三年多来她又为三桂相继生下两个妹妹。由于吴襄经常不在家,吴三凤又常年驻守大凌河,家中只剩下祖夫人与弟弟三辅和两个妹妹,其余的就是一些丫环、下人了,日子过的十分的平淡无奇。而祖夫人也由三桂口中知道了他这几年的复杂经历,在心惊之余,再三的嘱咐他千万要保重自己的身体,莫要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

    弟弟三辅已经十岁了,而两个妹妹一个刚刚会走路,另一个才只几个月大,当丫环抱出来的时候依然还在酣睡之中。由于几年没有见到三桂比较认生,而且三桂的样子变得也很大,弟弟、妹妹在三桂的一再召唤、逗弄下依然不肯上前,只是拼命向后躲去。如不是祖夫人在那里拽着他们,恐怕会立刻跑出屋子。

    三桂蹲在地上苦笑着摇了摇头,随后缓缓站起身,对祖夫人又说了些保重身体之类的安慰话语后,便准备动身离去。

    祖夫人没想到三桂刚刚到家一会儿便又要走,急忙上前拦阻,想让他多住几日。三桂推脱军务繁忙,时间紧迫,而且还要去宁远及锦州看望父亲及舅舅,实在抽不出身。祖夫人只得作罢,但坚持着送出大门外。

    当三桂、洪安通挥起马鞭,率领着三百名亲卫在大街上向远处疾驰的时候,祖夫人依旧站在大门口处痴痴的凝望着。心中百感交集,几年不见,三桂这个从小就被老爷和哥哥们寄予厚望的少年天才如今终于长大**且事业有成。只看他身后紧跟着的几百名骑兵就知道,否则为何老爷从未如此风光的回到过家中呢?

    三桂面无表情,一路上马不停蹄的奔赴宁远,心中却起伏不定。为何此次回到家中却再也找不到当年那种亲情的感觉?虽然在面对祖夫人的时候心中也曾有过一丝温情之意,但却远没有从前那般的浓厚与热烈。难道是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对这些看的淡了?还是离开家的时间太长而突然感到陌生了?带着丝丝的困惑与不解,三桂等到达了宁远。

    此时蓟辽督师袁崇焕正亲自坐镇宁远,督师辽东。闻得三桂前来,忙命人打开城门,放他们入城。

    见面后三桂连忙向袁崇焕施以军礼,随后又在袁崇焕的介绍下向宁远主将,总兵张献龙行礼。

    袁崇焕笑呵呵的问道:“三桂此来所为何事啊?是否来此探望你的父亲吴襄?”

    三桂点头应是。

    袁崇焕摇头道:“真是不巧,你父亲正好于昨日率队押运粮草到广宁,估计还要过几日方能赶回来。如果你认为来得及的话,就在此等候他几日吧!本督师正好与你切磋下排兵布阵以及练兵之法,你看如何?”

    三桂摇头道:“标下好不容易才抽出三日的时间,再过几日恐怕等不了。这样吧,既然我父亲不在,那标下就先赶往锦州去我舅舅祖大寿那里一行,而后再回到这里。如果到时候我父亲依然还未返回,那标下只得先返回山中了。待日后有机会再来看望我父。”

    袁崇焕见三桂说的郑重,也表示同意。随后道:“不过此时天色已晚,本督师看还是明日再去锦州吧。怎么样?”

    三桂见事实的确如此,便点头同意。

    此时那宁远总兵张献龙见三桂只顾和袁崇焕说话,半天都没有搭理自己,只当自己不存在一般。心中顿时有些不快,暗道就连你父亲吴襄都在我的手底做事,处处都要仰仗我的鼻息。你一个小小的参将为何如此狂妄自大!年轻人仗着自己薄有微名便目空一切,将来如何在官场上立足?当下嘿嘿干笑两声,打断了两人的谈话。望着三桂身后摇头道:“吴小将军的确是不同凡响啊!只看身后这些威猛的亲随就知道,我估计大概有三百人左右吧,呵呵,就连袁督师出门都只带五百亲卫!看来真应了那句古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啊!日后这天下都将是你吴小将军这样人的了,而袁督师我们这些老一辈的人都该被淘汰喽!”说完啧啧连声。

    三桂听了心中直皱眉,张献龙此番话虽是表面上夸赞三桂,但实际上却是讽刺他级别不够还要强自摆谱,且最后话里话外还有挑拨袁崇焕与三桂之意。

    三桂虽不知张献龙头一次和自己见面为何会说出这样的话,但当务之急还是赶紧澄清为妙,免得袁崇焕真的对自己心生看法。当下三桂冲张献龙拱了拱手,正色道:“张总兵所言差矣,标下此番带来这三百名兵士并非我的亲随,而是标下精挑细选的精兵。这些人不但身手敏捷,且头脑精明,是做战场上斥候的好材料。标下将他们带出来主要是为了熟悉辽东各处的环境与地理形势,为日后他们的行动打下基础而已。”顿了顿又道:“至于古人的长江前浪后浪之说,则更属无稽之谈。标下就算再怎么狂妄,也不敢和袁督师相提并论,这点自知之明标下还是有的。”

    张献龙听了面色登时一变,没想到吴三桂这厮竟然胆大妄为至如此地步!不但敢当面顶撞自己。反而还暗指自己没有自知之明。张献龙心中怒火沸腾,但鉴于袁崇焕在此,虽不好当场发作,但脸色却极为难看。

    袁崇焕也看出二人逐渐有剑拔弩张之意,不由的心中暗自责怪三桂。因为无论怎么说,三桂的级别都太低,还没有资格当面顶撞一个总兵。但也没有当即训斥三桂,毕竟少年人都有年轻气盛、不肯服输的脾气。当下也没有明说,只是道:“好了,天都快黑了,不要在外面站着了。我们还是进房内去吧!”说完当先向里走去。

    次日一早,三桂准备起行。可就在临行之时忽然手下亲卫急匆匆的跑来对他道:“将军,不好了,我们所有人马上的马鞍都不见了!”

    三桂闻听心中大奇,好端端的马鞍怎么会不见了呢?当下随同这名亲卫前去查看。一见之下果真所有的马背上都是光秃秃的,三桂转动着脑筋,立时联想到张献龙身上。

    当三桂好不容易找到张献龙时,没想到他根本就没有抵赖的意思,直接张口说道:“对,是本将军命人卸去的马鞍。”

    三桂沉声质问道:“不知张总兵这是何意?”

    张献龙慢条斯理的道:“昨夜本将在巡夜的时候突然发现那些马匹上面的马鞍都已经脏旧不堪,当下想都没想便召来手下将马鞍卸去洗刷。但却没想到这些马鞍原来是你手下士兵们所有,还以为是我这里的。唉,误会啊!”

    三桂听他如此一说立时知道此事是他对自己昨日顶撞他一事进行的报复,没想到此人心胸竟如此狭窄!当下忍住气道:“既是误会,标下也不追究了。只是我等急着要上路,还望张总兵将马鞍归还”。

    张献龙点头应承道:“那是自然,来人啊!”

    随后张献龙召来一个小兵,命他领着三桂去取回洗刷完毕的马鞍。

    当所有的马鞍都送到亲卫们手中的时候,大部分的人都皱起了眉头。这些马鞍依然还有些湿漉漉的甚是沉重,三桂见状知道此时不宜立即给马套上。无奈之下只能暂时等待马鞍干透,还好今日阳光比较充足,估计很快就能晒干,但最少还要等一、两个时辰。

    当袁崇焕带着张献龙经过这里的时候不由奇怪的走到三桂面前问道:“三桂,为何你还没有上路?”

    三桂抬头见是袁崇焕,身后还跟着张献龙,不由用眼神瞄了他一眼后对袁崇焕道:“都因张总兵太热情,连夜命人将标下士兵们的马鞍全数洗刷了一遍,直到此时还未干透,标下在这里等待它晒干呢!”

    袁崇焕听了也知是张献龙搞的鬼,便回头看了他一眼。张献龙连忙走到三桂的面前,热情的笑道:“吴小将军,如果你急着上路,那暂时先用我们这里的马鞍如何?”

    三桂当即摇头拒绝,开玩笑,这些马鞍都是经过自己根据前世的知识专门制作的,无论是重量、质量还是乘坐的舒适度上都比普通的马鞍强得多。万一留在这里等自己回来的时候那这些马鞍有可能再也找不到了。

    一个多时辰后,所有的马鞍终于全部晒干,三桂趁手下亲卫们装马鞍之际,来到城楼上向袁崇焕辞别。

    简单的说了几句客气话后,三桂便准备下城。忽然只听袁崇焕喊了一声:“咦,怎么前方远处忽然出现了一支军队?”

    三桂没有在意,依旧向城下走去。又走了几步,只听得上面袁崇焕又喊道:“咦,看旗帜好像是我大明的军队。怎么才几百人的样子,难道是吴襄回来了?”

    正文 第五十五章   人生如棋  下

    更新时间:2009…5…8 17:24:07 本章字数:3823

    三桂听到吴襄两字,立时精神一震,扭头向城上跑去。难道自己运气竟会这么好,刚好赶上父亲及时回归?

    三桂匆匆来到袁崇焕的身边,这时正听到一旁的张献龙大声道:“看清楚了,真的是吴襄率队回来了!奇怪,他怎么会这么快就将粮草运送到广宁了!”

    三桂紧跟着向城外望去,果真见到由远处快速赶来的一队几百人的骑兵。上面挂着大明的旗帜,为首一员年过五旬的将领看上去依稀似是父亲吴襄。而此时袁崇焕却凝望着城外没有说话,而是神色越来越凝重。忽然他对三桂道:“三桂,你从这支队伍中看出什么没有”

    三桂凝目望去,边仔细查看边回答道:“好像队伍行进的速度要比一般的行军快了不少,而且队伍有些凌乱,还有……”

    三桂还要再细细查看,这时袁崇焕忽然猛地回头对身后的亲兵大吼道:“赶紧传令下去,立即全城戒备!有敌人来袭!快!”

    张献龙闻听全身一震,扭头不可思议的望着袁崇焕询问道:“督师,城外来的确是吴襄副将,您为何说是敌人来袭?难道、难道说他吴襄竟投靠了敌人不成?”说完不由拿狐疑的眼神扫了一眼旁边的三桂。

    三桂还未来得及反驳,袁崇焕已接过来郑重的道:“这倒不是,吴襄将军的人品本督师还信得过,只是怀疑他所押运的粮草已被敌人劫去,否则无论他用什么方法,都不可能这么快就将粮草送到广宁。况且送到之后还要进行核实、签收等事项,所需的时间更是漫长。而且你向外仔细的看看他们,队形散乱,衣冠不整不说,而且还时不时慌张的回头张望,显是在他们的身后不远处有敌人追击。而且敌人的人数还不少,否则不会令他们如此惊慌。”

    一旁凝神观注城外的三桂此时突然回应道:“督师所料不假,果然有大批的敌人追了上来。”

    袁崇焕、张献龙闻听连忙回头向城外望去。果真见前方远处烟尘滚滚,大批的人马声势浩荡的杀将过来。

    张献龙望着逐渐迫近的敌人,不由倒吸一口气道:“我的天,竟是后金军!看样子敌人至少有两、三万人,且清一色的俱是骑兵。督师,这可怎么办?”

    袁崇焕急速的喘了几口气,随后定下决心,回头下令道:“命各处紧闭城门,并准备好弓矢及滚木礌石等物,没有本督师的命令,任何人不得打开城门,否则军法处置!”

    三桂听了立时浑身巨震,回过头来不能置信的望着袁崇焕。双目一眨不眨的冷冷质问道:“督师这是何意?难道不放我父亲他们入城么?”

    袁崇焕摇了摇头,遗憾的道:“来不及了,你看看城外的情势,如果此时本督师下令打开城门,虽然你父亲等人能够顺利进城,但在他们身后紧追不舍的后金骑兵也会紧跟着蜂拥而至。我宁远城中只有一万守军,但却有数十万百姓,如被这些如狼似虎的后金军攻入城内,后果不堪设想。三桂,本督师知道你们父子情深,此时此刻这么激动我也理解,虽然你救父心切,但你要记住你是个军人,在战场上就要时刻以大局为重,有时候必须要作出自己不愿意做的事,但却是非做不可。明白么?”

    三桂瞪大了双目说不出话来,此时他心中已认可袁崇焕的话,当下没有再多言,而是默默的注视着城下发生的一切。

    而此时吴襄已经率队赶到护城河前,但此时吊桥却高高升起,根本没有放下来的打算。吴襄回头望着逐渐追近的后金军,已经明白城里为何要这么做了。当下他调转战马,抽出长刀,慷慨激昂的对身旁的几百名兵士道:“弟兄们,如果此刻我们进城了,那身后的敌人也会紧跟着入城,你们难道愿意看到城内的亲人、百姓被敌人残忍的凌辱、杀害吗?”

    众手下齐声回应道:“不能!”声音远远的传了开去。

    吴襄点头道:“那好,既然我们此刻不能进城,那就让我们在临死之前多杀几个鞑子兵吧!弟兄们,随我冲啊!”说完带头向回路杀去。身后的几百名辽东战士见主将不顾生死的身先士卒,均被其感染,况且此时城门紧闭,众人已根本没有后路。抱着破釜沉舟的热切心情纷纷亮出兵刃,紧随吴襄其后向身后的后金军杀去。

    吴襄这几百人的队伍迎面冲进了后金的大军之中,就如同几粒小石子扔进河里一般,只起了几个小泡泡。立时被上万的后金骑兵所淹没。

    此次率队的正是后金国主皇太极,他和父汗努尔哈赤一样,喜欢亲自带队出征。不过比起努尔哈赤只顾攻城略地,徒逞匹夫之勇来,他更加懂得在战争中运用各种策略。为此他不但在用人上大胆启用汉人,而且在作战上还经常征询他们的意见。在他雄才大略的几番指导下,后金变得比以往更加强大了许多。

    此番皇太极亲自率队三万由盛京出发,打算悄无声息的突袭广宁,并在守军不备之下一举攻下此城。哪知临近广宁不远,派出的探马却回报此时的广宁城由于前些日新增的人马,城内拥有守军达到四万,且护城河既宽且深,要想一举拿下此城可谓是难如登天。皇太极失算之下,心中郁闷之极。正打算撤兵返回,突闻由宁远赶来一支运粮的队伍。一番筹思之下,决定率军劫掠粮队。

    吴襄刚刚走到半路,就被迎面而来的后金大军撞了个正着。顷刻间八百余人的队伍立时折损了将近一半,吴襄见敌人势大,无奈下只得丢了粮车仓皇率队跑回宁远。

    皇太极见截获的粮草为数不少,一方面可以补充自己的大军,另一方面广宁四万多人马从此将过上缺粮的日子。登时低沉的心又活跃了起来。当下派出五千骑兵将粮车护送回盛京,自己则率领其余两万五千人追着吴襄等向宁远城奔去,企图紧随着他们趁机杀入城内。弥补自己无法攻入广宁的遗憾。

    此刻皇太极正端坐于中军之中,望着不远处被团团围困的几百名辽东军士。不由的摇头骂道:“城上的明军实在是太狡猾了,竟会丝毫不顾同僚的死活,硬是紧闭着城门。看来我等要攻入此城的打算又落空了。”

    身后的九弟多尔衮上前狠狠道:“既然城上的明军愿意看着自己的同僚一个个身死,那我们倒不着急将他们杀死了。一个一个的慢慢来,一方面可以增加他们的痛苦,另一方面还可让城上的明军内心的恐惧感更加强烈,使他们的心底留下阴影,将来在对抗我们时会更加的不中用!”

    皇太极点头道:“嗯,好主意。传令下去,不要将他们围的太紧,慢慢的陪他们玩儿,并且要让城上的明军都能看到。”

    三桂望着自己的父亲吴襄衣衫不整,浴血战袍,虽然身处后金军的团团包围之中,但却依然没有丝毫软弱求饶的意思,兀自拼命挥舞着兵刃不断的向四周的后金军身上招呼。而他身边的兵士也一个一个的倒下,逐渐的减少。

    此时三桂的心里虽然有些不忍见到父亲这样的下场,但却并不像外人所想象那般的激烈。三桂不明白自己这是怎么了,昨日在家中就是如此,此时面对自己的亲生父亲依然如此。难道是自己变得冷漠无情了么?三桂遥望着远处的战场,忽然间有了一种置身事外的感受,就好似自己脱离了整个战场,也脱离了宁远城。三桂诧异的扭头四处看了看袁崇焕、张献龙以及身遭的一切人和物,那种感觉就好似自己是一个局外人一般。

    突然间三桂豁然醒悟,终于明白为何自己的心会是那般了,其实就是自己已经逐渐习惯了“人生如棋”。方才自己深深的体会到了,无论是城外战场上的父亲吴襄或是后金大军,还是城头上的袁崇焕、张献龙以及身遭的一切人和物,在自己的眼中都已变成一枚枚的棋子。什么亲情、友情甚至爱情在这刻都已不重要,一切都只是从客观的角度,以棋盘的角度去衡量每一枚棋子的价值。三桂在为自己终于初步达到“人生如棋”的境界而欣喜的同时,也为自己的冷血感到有些吃惊。

    此时,战场上的辽东军士已经死亡了大半,只余下吴襄带领着仅存的一百余人绝望的反抗着。

    三桂的思路霎时间变得无比的清晰,根据战场上的形势以及对今后的分析,突然得出一个结论:自己无论如何都要出城去营救父亲吴襄!为的并非是那割舍不下的亲情,而是其他种种原因。

    虽然自己知道此时出城到万军之中营救父亲异常的凶险,但此刻自己被逼到这份上实在是无奈之举。谁让自己刚好赶上此事呢?面对着亲生父亲在眼前浴血厮杀自己怎能置身事外?不过有洪安通以及手下三百名勇猛无比的亲随在身边照应,生还的希望最起码还是有的。而且据自己对前世历史的了解,吴三桂当时的确是将父亲营救了下来,这样看来相信自己也能成功。到时不管能否将父亲救回,自己忠孝两全的威名算是传扬出去了。必将使自己在整个辽东军乃至整个大明声名更胜,对自己将来的大业大大有利。冲着这几点,三桂此次是非去不可。至少去了还有回来的机会,而自己一旦傻傻的站在这里看着自己的父亲死于乱军之中</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