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书架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土豆小说网 -> 玄幻魔法 -> 红瓦黑瓦

正文 红瓦黑瓦第18部分阅读

上一页        返回目录        下一页

    吹鼓贸雎淼淖鞣缬肫评锤丝矗幽忝媲芭芄保媚憔醯糜泄尚缇砉k牡茫敲创蟮奶寤诘娇罩校钩俪俨宦洌苡械愕袼芨小蚴保难壑樽佣uu赝徘蚶海窳矫斗9獾氖贰0耸甏以诘缡永锟疵拦耙道呵蛉靠醇鞑苛永锏抹d个秃头队员,就会想起秦启昌秦秃子。

    休息时,女生们用碗或茶缸递水给队员,夏莲香就把―大茶缸水递给秦启昌。

    秦启昌仰头就喝,水来不及下去,从嘴角流出来,与汗水混在一起,流到多毛的胸脯上。喝完了,他朝夏莲香―笑,转身走进场去,只把一个阔大的汗淋淋的背影堵满她的视野。

    比赛结束后,夏莲香从身上脱下秦启昌的衣服,将它还给他。

    秦启昌将衣服往左肩上一搭,回镇委会大院去了。

    吃饭时,夏莲香在几个女生那里小声叫起来:“哎哟,秦干事的手表还在我手上!”吃了晚饭,她就拉了―个女生,去了镇委会大院。

    我和秦启昌打交道,还是因为傅绍全的介绍,是那些百玩不厌的鸽子,将我与他联系了起来。后来,因为梅子,傅绍全与秦启昌不再往来,而我却依然与他保持着很好的关系。秦启昌这个人有许多迷人之处:爱玩,豁达,肯助人,不拿架子……是个可爱的秃子。另有―层:他是镇干部,我是个穷学生,―上一下,跟他密切,甚至不分白天黑夜地玩到―块儿,在同学面前一站,心里多少有些优越。

    但后来有两件事,他做得让我很恼火。

    第―件事是:他将炸得的鱼独贪。

    他会用锯木屑之类的物质自制土炸药包。这本是上头教他,让他再教民兵,用于日后万―再发生什么小鬼子进村之类的事情的。他却用来炸鱼。炸鱼的情景很吓人,也让人十分激动。那土制炸药包,跟董存瑞托起的炸药包一样大小,露一根导线在外头。他将它稳妥地放在船上,再将船撑到河中心。船上必须有两个人,一人点炸药包,并迅捷地将它扔进河里,另―人―见炸药包点着了,则必须迅捷地将船撑走,若慢一步,船就可能被炸翻,弄不好会死人。炸药包在水下爆炸时,可激起二层楼高的水柱。那水柱在阳光下闪闪发亮,那一瞬间,十分壮观。鱼大都不是被炸死的,而是被震昏的。响声过后,就见水面漂满大鱼。其中不少还在游动,只是蒙头蒙脑地瞎撞。这时,就得赶快往船上捞,过了时间,那些鱼便会苏醒过来,逃到深水里。秦启昌将这些鱼分给那个撑船的几条,其余的,他都弄回镇委会大院,一部分送给食堂,一部分送给他愿意送的男人与女人。

    那天,他约我―起去炸鱼。我很高兴,临走时,我对马水清说:“你马上就去找白麻子,对他说,留出一个锅来,过一会儿,我至少要提两条大鱼回来。―条让他煮了,分给老师们吃。

    一条煮了,我们几个吃。“说这串话时,我感觉特好。

    要去的那条河,离油麻地镇有五里地。秦启昌夹着炸药包在头里走,我跟在后头,脑子里总有那二层楼高的水柱形象。到了那条河,秦启昌借了一只船,让我撑往河心,他坐在船边上哼“日落西山红霞飞”,没哼完,船就到了河中央。他说:“你撑船还行。”又反复叮咛我在何时将船撑开去,“林冰,这可不能开玩笑!”我说:“放心吧,我八岁就学撑船了。”他问:“准备好了吗?”我答:“准备好了。”我的心骤然紧张起来――我们的两条小命皆攥在我手心中啦!我拿眼睛死死盯住他的动作,身体却摆了撑船仓皇逃窜的姿势。导火线点着之时,我奋力撑船。

    没想用力过猛,竹篙插进泥里太深,竟拔不出来,那船往前蹿了一下,随我拔那竹篙时,又回头了。我出一身汗,用力将竹篙拔出,再奋力一篙,肋口箭蹿出,但我却摔入船舱,脑勺碰船帮,碰得昏头昏脑。挣扎起来时,觉得腿麻酥酥的,但还是站在船舱里,把船又撑出去―段距离。这时炸药包爆炸了,地动山摇。当水面上浮起鱼来时,我忘了那已是冬天,身上正穿着棉袄,竟把棉袄袖子直捅到了水里。收获不小,大大小小的鱼,把两只化肥左腿很疼痛,挽起裤管来看,有一大块瘀了血的青斑。冷风一吹,两只袖子冻得硬梆梆的,胳膊冻得鲜红,像小牛肉。化肥口袋有点漏,那鱼的黏液流出来,流了我一身。但想想打了这么多鱼,这一切都不在乎了。

    走到镇委会门口,秦启昌却没有分给我鱼,只从我手中接过一只口袋,踏进镇委会的大门去了。

    我在寒风中站立着,心中就骂:“狗日的秦秃子,我操你妈!”

    一瘸一拐,我很狼狈地往学校走。马水清老远就迎过来,“鱼呢?”

    “今天没打着鱼。”

    白麻子也从食堂那边走过来,“鱼呢?”

    “今天没打着鱼。”

    我却在心里狠骂了好几日。

    与这件事交叉着的另―件事是:他拿了我二十元钱,却迟迟不给我鸽子。

    我虽然养了许多鸽子,但并无真正可以放飞的鸽子,只托秦启昌从城里买得―对“半吊子”。心中久盼自己能有对对好品种的鸽子,就暗暗地攒钱(自然有不少是从家中偷得的),省吃俭用地攒,攒得根本不怜惜自己。总算攒了十五元。这十五元可做我七个月的菜金。后来,我从马水清那里又拿了五元,一起交给秦启昌。交这二十元钱时,犹如将我一生的―个大愿望重托给他了。然而,这二十元钱被他拿去后,半年里也没有给我拿回来鸽子。起初,我不好意思催他,后来看他像忘了这事似的,就提醒他几句。到了最近这一个月,我就明说了,让他把鸽子给我捉回来。他总是显出不在意的样子,将话题扯到别处,要不就和某个人打着招呼,丢下我走开了。

    自从这次炸鱼之后,我就下定决心:我不要这鸽子了,让他将钱还我!这天,我来到他的宿舍,向他直接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他―笑:“林冰,这样不相信人?我秦启昌不会昧了你那一点钱。那钱已给了人家了,过不多久,鸽子就会捉回来。”我说:“我不买了。”他正想说什么,前面办公室的后窗开了,有人喊:“秦干事,电话!”他拍了―下我的肩:“林冰,你出门时,将门带上。”就走了出去。

    秦启昌出去之后,我就走进他的房间,想发现钱包之类的东西。当我走到他的床前时,我一眼就在他的枕头旁看到了一朵蓝花。

    我慌慌张张地拿了这朵蓝花。

    走出门来,我就被―个欲望裹挟着。我没回学校,却去了刘汉林那儿,将我所看到的情景告诉了刘汉林,并把那朵还未枯萎的蓝花轻轻地扔在了他的小床上。

    第六节

    第二年初春的一天深夜,油麻地中学的学生正在熟睡中,被从镇子方向传来的吵嚷声弄醒了。―个个也不知外头发生了些什么,抓了衣服,跳着就往外面跑。赶到镇子时,我听出来,事情似乎发生在镇委会大院里。此刻我心里就猜出了了八九分。赶到镇委会大院门口,就听有人从里走出来说:“秦启昌跟中学的一个女学生睡觉,让人捉住了。”对此事的发生,我早有预感。因为自从我将那朵蓝花的事情告诉刘汉林之后,不久,我就在暗中观察到,杨文富又开始对夏莲香盯梢了。我甚至在给刘汉林讲那朵蓝花之前,就预先想到了,他一定要将这个情况告诉杨文富的。这也是我的一份小小的恶毒。

    事后,当我听说杨文富在这出上演于油麻地镇历史舞台的空前绝后、有声有色的捉奸大剧中所做的一切之后,心中万分惊讶,并得出―个结论来:―个平庸之人,―旦生出他的毒辣和心计之后,是极为可怕的事情。他先将这地方上许多人的心理吃透,把凡与秦启昌过不去的人――认定,并暗中串联好。十多个人,都是秦启昌在这许多年时间里,有意无意结下的怨敌。他们很耐心地等了―个冬季,没漏一丝风声。其间,有过几次机会,但都被杨文富用充足的理由否定了:时机不成熟。杨文富也没让夏莲香看出一丝他在盯梢的痕迹来。这天夜里,杨文富和他的同伙共同认为:可以动手了。因为都夜里两点钟了,夏莲香也没有从秦启昌屋里出来,看来,是不会回学校过夜了。等灯熄灭约摸半个小时之后,这伙人操了早准备好的家伙,破门破窗而入,将他两个绑定,并立即去把镇长等十多个干部一一叫醒,验明实状。

    我们赶到镇委会大院时,秦启昌已被几个干部要了去,将他先转移了,而夏莲香却没有人管。我混在人群里,从后窗往秦启昌房间里看,见她居然还赤身站在黑暗里。事后,当杨文富向我们说他人室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抢走夏莲香的衣服而让她在众人面前彻底丢丑时,我差点往他的小脸上吐一口唾沫。广播站的女播音员立即取来衣服让夏莲香穿上。夏莲香居然不肯,大声叫着:“我不怕!”

    上面来人处理这件事,夏莲香从头到尾没掉过一滴泪,也没因为羞愧而红过一次脸,很平静,也很坚决地咬住一句话:“是我自己愿意的。”

    她被学校开除了,临走时,还朝大家笑笑。

    对秦启昌的最终处理很缓慢,拖了三个月。镇上、县里头都有几个人保他。这时,站出―个人来,说了一声:“共产党就没有王法了!”说这话的是霍长仁。说完这句话,他就去了城里,直走进县委会的大院,―脸麻子森然可怕。人们见了他,都朝他点头:“霍爹爹来了!”他站在县委会大院的中央,大声叫着:“他秦启昌,整天玩鸽子搞女人,还算他妈的什么共产党干部?!”

    几天后,秦启昌的处分决定下来了:开除党籍,开除公职。

    这些结果,是我不曾想到的。一想到夏莲香与秦启昌的下场,我心中就有一种罪孽感。有许多日子,我没有走到镇上去,生怕遇见秦启昌。这天,我从家里回到学校,一个同学立即走上来说:“林冰,你快去宿舍,秦干事都等了你快一个小时了。”

    我心中忐忑不安地走到宿舍,远远地就看见有―辆自行车斜靠在我宿舍的门口。车上挂满、绑满了东西:铺盖卷、装了脸盆、暖水壶的网兜……我认出了这辆车,也认出了车上的东西,都是秦启昌的。

    我宿舍里只有秦启昌一人坐着。见了我,他站起来,“林冰。”

    “秦干事。”

    他说:“叫‘老秦’吧。要不,就叫‘秦启昌’。”

    “你坐你坐,我给你倒水喝。”

    “不了。我马上就走。”他从身边拿出一只小木盒,然后打开盖走过来。他极小心地拨开木盒中的草屑,露出两只洁白光亮的鸽蛋来,“本想给你买对儿好鸽子的,我知道你就想要对儿好鸽子。可看了总不让我满意。看上了―对儿,人家不卖,再说,我们也买不起。他是我―个鸽友。最后只答应卖我两只鸽蛋。雄的一只,放飞过一千五百公里,只飞了二十八小时便归巢了。雌的一只,比雄的还好,放飞过二千八百多公里,四十六个小时之后归巢。你选上一对儿喷食好的,把它们的蛋撤下来,小心换上这一对儿,让它们孵去吧。”

    “这对蛋是很值钱的。我怎能要呢?”

    “人家只要了我二十八块。你给了我二十。你还有一笔钱在我身上。”

    “我只给过你二十。”

    “记得那回炸鱼吗?你至少该分得两条鱼。但我那天没给你。你平素为人太大方。给你多少条鱼,你拿回学校,也是请人吃了。往食堂送鱼时,我就说,这里有三条鱼是林冰的。前天食堂算帐时,给了我五块钱。还有三块,算老秦支援你了……”

    听完这番话,我接过装鸽蛋的小木盒,简直想哭。

    “我走了。”

    “我送你。”

    我把他―直送到大门口。他推车在前,我跟随其后,两人―直无言。到了校门口,他说:“你回吧。以后进城时,去我家,就在城边上,一打听就知道。”说完,一骗腿儿上车了。蹬了两步,又回头向我―摆手,然后,将―顶礼帽一样的草帽戴到赤顶上,一路向东,不再回头,离开了他生活了整整八个年头的油麻地镇。

    望着他的背影,我想起他在靶场上打枪时的英武样子,想起他在球场上打球时的洒脱样子,想起他一路走―路与妇女调笑的快活样子……眼睛不一会儿就模糊了。

    我没有回学校,却坐在一处高坡上,看镇委会的大院。那时,傅绍全正夹着拐棍,用弹弓射大礼堂上的鸽子。正蹒跚学步的小摇摇,合着小手,仰了头望着。傅绍全的弹弓打得真好,随着铁子儿在空中呜的一声尖啸,就有一只鸽子,不是从空中直接栽落在地上,就是从瓦上骨碌碌滚落下来。那地上,已有了许多只鸽子,远看时,像飘了许多张废纸。还剩下一只了,不敢落下,在空中盘旋。摇摇用小手指着,并用眼睛跟着鸽子转,“鸽!鸽!……”那只鸽子终于落下来了。傅绍全又将它打落下来。小摇摇就很笨拙地拍着手。

    我捂住脸哭起来。那时正是黄昏时分。

    后来,夏莲香常挑了菜到镇上来卖。秋天,她与刘汉林结婚了。不知她向刘汉林说了些什么,当我去看刘汉林时,刘汉林很客气,但也很不自然。从此,我就不再去看他了。

    这年秋天

    第一节

    这年秋天,马水清家的柿子树上的柿子,把吴庄的天空都快染红了。我来到吴庄时,正是秋风吹去全部老叶,只剩下一树柿子的时候。那硕大的柿子,一枚枚皆呈金红色,让蓝天映衬着,迷住了所有的路人。院子里的那两株,更是叫人惊喜。那柿子压弯了许多枝头,使它们直耷拉到地面上。走到树下,我再看马水清的脸,觉得他仿佛是在篝火旁立着,脸也被映得金红。我和马水清在树下站了很久,但并没有想摘一枚吃―吃的欲望,而光拿眼睛看它们,直到爷爷从外面回来,说:“你们两个站在那儿干什么?还不进屋去!”我们这才从对柿子树的沉醉里脱出。

    爷爷又苍老了许多。他在跨门槛时,显得僵硬费力。我赶紧走过去,扶了他―把。他手中抓了一把稻穗。我问道:“从哪儿捡来的稻穗?”

    爷爷说:“自家地里。”

    “稻子割了吗?”我问。

    爷爷说:“割了。”

    我看了一眼马水清。因为我这次来吴庄,其中有―件事,就是帮他家割稻子。

    马水清问:“谁割的?”

    爷爷说:“丁玫和她家里的人。”

    马水清说:“我不是说过,家里的事就不必请她帮忙了吗?”

    爷爷说:“她也没有先说一声。不光割了,还脱了粒,晒干扬净了。前天,直接把稻子挑来了。”他指了指东厢房,“都在稻囤里放着。今年收成好。”他又带我们到院外,看了―个高高的稻草垛,“是丁玫堆的,堆了―个下午。”

    那草垛堆得很好看,滑溜溜的。新收下的稻草,在散发着一股好闻的清香。

    爷爷说:“她活儿做得真好,稻地里就没有落下多少稻穗来,稻茬留得也又低又齐。听人说,她要当会计了。”

    马水清问:“舒敏呢?”

    爷爷说:“她在那儿割芦苇。”

    我和马水清顺着爷爷的手指往东看,见到远远的河滩上,舒敏正弯腰将芦苇割倒。那片河滩上的芦苇属马水清家所有。爷爷用它们拦菜园挡鸡鸭,用它们编席子,每年秋天要割―次。

    “你们去帮她一下吧。”爷爷说。

    我和马水清就朝那片河滩走过去。路上,我用手扳住马水清的肩头说:“真不错,有两个女的抢着为你家做活儿。”

    马水清一扭身,甩棹了我的手。

    舒敏听到脚步声,抓着镰刀,不太麻利地站起来,并将左手放在腰上,大概是不经常弯腰干活的缘故,乍一干活,有点吃不消。见了我们,她用手背擦着额上的汗水笑着,“是你们两个回来啦!”

    我在向她要过镰刀时,瞧见她的一根手指上缠着手帕。大概是被刀割破了。

    我负责割,他们两人负责捆,并负责将它们一捆―捆地扛回去。本来就那么一小片河滩的芦苇,舒敏又已割倒了大半,我也没用太多的时间,就把剩下的一小部分割倒了。然后,就与他们―起捆,―起扛,太阳未落尽时,就把活儿都干完了。

    舒敏似乎对那个芦苇垛很在意,洗了手,还又去看了看,觉得堆得已确实好看了,才回到院子里。

    我和马水清扫院子,将桌凳搬出,舒敏就去灶上帮爷爷做还未做完的晚饭。天将黑时,桌上就有了一盘鲜红的虾、一碗放了辣椒丝的青黄豆、一碟切好的咸鸭蛋、一小碗金黄的腌咸菜,还有一小盆米饭、一大盆稀粥,皆为新米做成,很香。望着柿子树下这一桌饭菜,又被微微的晚风吹着,想着我、马水清与爷爷、舒敏―别多日而现在又在一起了,心中很是高兴。爷爷的嘴在无意识地蠕动,胡子―撅一撅的,不住地用一只枯黑的手去擦总是流泪的眼睛,―会儿看看马水清,―会儿看看我。舒敏说:“爷爷总是念叨你们两个。”

    不知说到一件什么好笑的事,四人都笑了起来。

    “这么高兴呀?”门口有人问。

    四人回头看去,门口站着笑眯眯的丁玫。

    “你们两个回来啦!”丁玫走进院子。

    马水清朝她点点头,“你好。”

    我正准备吃饭,连忙放下筷子,“丁玫,你好。”

    丁玫走向爷爷,“爷爷,东头河滩上的芦苇怕是被人偷割了去了。割得很慌张,河滩上乱糟糟的,有些芦茬竟留了尺把长。”

    爷爷笑了起来,“哪里是被人偷了,是他们三人割回来啦!”

    我哨悄看了一眼舒敏,说:“是我割的。我不会割。”

    舒敏脸色微红,笑道:“林冰会割,我不会割,那些长茬子,大概都是我留下的。”

    丁玫说:“舒老师(她叫舒敏为舒老师,我和马水清都不叫,爷爷也不叫),你是做老师的,这活儿哪能让你干呀?”转而又对着爷爷,有点怪爷爷的样子,“爷爷也不拦着她。”

    爷爷说:“她要干就让她干吧,她脸色不好看,干干活也好。”

    此后,丁玫就一直对爷爷说话,我们三人就在那儿站着。

    “地,我已让西头的小群子耕了,是用牛耕的,没用手扶拖拉机,拖拉机耕地耕不透,田头还总有耕不着的。让太阳晒个几天再播麦种吧。我妈说,就不要种大麦了。大麦产量高是高一些,但不好吃,还是种小麦吧,反正平常家里也就你一个人吃饭,奶奶是几乎不吃的,加上队里分的,粮食足够了。播种时,得洒些磷肥。今年麦子就倒伏得厉害……”

    丁玫突然停住了,“你们吃饭吧。”

    马水清说:“和我们一起吃吧。”

    丁玫说:“我吃过了。你们吃吧,我这就走了,还要通知人明天早上打早工呢。”说完,就朝门口走。但没走几步,又停住了,朝马水清招招手,让他过去。

    马水清犹豫了―下,就跟了上去。

    走到门口时,丁玫闪到一旁,站着不动,却让马水清先走出门去。当马水清从她身边走过去之后,她说了一声:“你停一下。”马水清站住了。她走到他的身后,踮起脚,伸出胖胖的手来,很细心地将一小片刚才干活时落在马水清头上的芦苇叶子取下来,又顺手掸了掸他衣服上的灰尘。接着,掉过头来对我们说:“你们先吃吧。我跟他说几句话,他马上就来。”

    我们三人就坐在凳上等马水清。等了十分钟,他回来了。那时天已黑下来了,爷爷便摇晃晃地去端来了罩子灯。灯光下,人的脸色模糊不清,并且不太稳定。风大些时,灯光摇曳,人脸都显得有点怪。这饭吃得太安静,我就第一个说话,小声问马水清:“丁玫与你说什么么?”

    马水清说:“没有说什么。就向我随便问了一些学校里的事。”

    我往嘴里一粒―粒丢黄豆,在心里琢磨着丁玫的这―连串微小的举动。我突然体会出什么意思来了,禁不住一笑,手一颤抖,黄豆掉到桌子上,蹦到桌子下的阴影里去了。

    舒敏问:“你笑什么?”

    我摇摇头,“我没笑什么。想笑,就笑呗!”

    我又―粒―粒地往嘴里丢黄豆。因为丁玫的形象老在我眼前晃。刚才,她在与爷爷说话时,我在―旁长时间地打量了她。经了一年多的风吹日晒,经了一年多田野的熏陶,经了一年多农夫村妇真实而放肆的言辞的感染,她在劳动里已长成了―个很漂亮的村姑。她的身体是那样地丰满,那样地结实,头发是那样地黑,眼睛又是那样地亮,脸庞红红的,灿如霞光。在她身上,已有了艾雯、陶卉、舒敏这些女性身上没有的一些迷人之处。

    马水清用筷子捅了―下我的额头,“想什么呢?”

    “她长得比原先更好看了。”我―说出这句话来,心里就后悔起来,看了一眼脸色苍白的舒敏,赶紧岔开话题去,“月亮出来了……”

    吃完晚饭,大家都洗了澡,换了衣裳。爷爷总有他―套活儿要做:伺候奶奶,关鸡窝门,查看灶膛里的火彻底熄灭了没有……我们三个搬了椅子,坐到了院门外的大河边上,去看深秋夜晚的大河。

    那深秋夜晚的大河很寂寞,一轮清月,只照着―河空水。我们坐了很久,居然没有见着有一叶帆从水面上驶过。河那边人家,大概也都因秋忙而劳累,早早睡了吧,不见一星灯火闪烁。

    记得那回夏日的夜晚,也是我们三人坐在这大河边上。河水虽然空茫,但毕竟偶尔能见到一叶风帆,听到几声不能归去的家鸭的鸣叫,而这深秋夜晚的大河,竟是这样地无声无息。

    舒敏坐在最边上。她穿了―件绸衣服,风―吹,在月光下微微泛光。一股淡淡的花露水味飘散在空气里。后来,她便吹响了她的那管箫。箫声里,月亮就―寸一寸地往西边走,夜风就―点―点大起来。

    我一点也不感到困,倒是马水清第一个喊困了,并伸了双臂,打了―个哈欠,说:“睡觉吧。”

    舒敏也赞成:“睡吧。”

    上床不久,马水清就睡着了,还打了小呼噜。我眼睛一闭,白天走路、割苇留下的疲倦―下子袭上身来,不―会儿,也睡着了。不知睡了多久,迷迷糊糊的,忽然起了一种空空荡荡的感觉,便醒来了。我觉得床上没有了马水清,就用手去摸,用脚去探,终于没有碰到他。与他―床睡觉时,我总有―个习惯,睡着之后,不是将胳膊放到他身上,就是把腿跷到他身上。(为此,马水清常将我捣醒,醒来以后很不好意思。)此时之所以醒来,大概就是因为那胳膊和腿皆没有着落的缘故。他大概去小便了。

    可是过了十多分钟,也不见他回到床上来,我特别纳闷。纳闷了一阵之后,不知想到了什么,身子一动也不动了,眼睛瞪得很大,望着床顶,仿佛此刻才真正醒来。我屏住呼吸,去听四周的动静。只有东房里爷爷无力的鼾声和后窗外风吹枯叶发出的瑟瑟之声。当我的手摸到―个凉了的空枕时,我一下子觉得,一段光阴骤然间如烟云般远去了,某种温暖而清纯的联系―下了结束了。

    我感到这床,这屋子,皆无比空大,像孤身―人躺在旷野上。我静静地躺着,眼睛―眨不眨,没有思想,也没有情感地望着床顶。

    过了很久,门慢慢打开,―个人影像水一般漏进了屋子。门又慢慢地关上了。不久,蚊帐掀开,马水清轻轻爬上床来。我立即闻到了―股汗味和一股熟悉的的花露水的香气。

    他哨悄地睡下了。不一会儿,就打起呼噜来,很疲倦,很忘我的样子。

    不知为什么,我鼻头―酸,眼角上就滚出一颗泪来。

    我到五更天才朦朦胧胧地睡着。天―亮,我就轻轻起了床,开了屋门,又开了院门,走到大河边上去。那时,马水清与舒敏大概都睡得正香。我坐在大河边上,朝东边望着,那儿是大河的尽头。河上飘着淡淡的晨雾,飘到岸上去,把枯瘦了的林子似有似无地笼罩了起来。不一会儿,大河尽头便泛出淡淡的红色。先是粉红、然后逐渐加深,在太阳即将升起时,天与水都染得通红。太阳渐渐探露出来,最后,轻轻―跳,脱离了水面。我觉得今天的太阳很美,很感人。

    吃完早惚,我说:“我想回家了。”

    马水清感到奇怪,“不是说好了星期一早上走的吗?”

    我拿了我的书包,说:“我想,我应该回家去―趟。我上个星期天就没回家。”

    马水清从我手中夺走书包,并将它立即锁到了柜子里。

    “给我吧,我,今天真要回家―趟。”

    马水清不理,走出门去。这时,来了那个打猎的吴大朋,说:“你们还不赶快回学校看看,你们有个同学杀人了!昨天晚上,就在油麻地中学他的宿舍里,公安局的人把他抓了。”

    “是谁?知道他名字吗?”

    “知道。叫乔桉。”

    我和马水清对望了一下,沉默了一阵。他转身进屋,打开柜子,取了我的书包,也拿了他自己的书包。我们一起赶往学校。

    第二节

    我们没有见到乔桉。今天一早,他就被推进囚车,押进城里去了。

    整个油麻地中学以及油麻地镇,都在议论这件事。

    乔桉杀的是他的外公。老头从几百里外,找到了他们母子俩。那天夜晚,老头突然闯进了他家。他和母亲将老头赶出了门外。他从门后操了一把锋利的大锹,一步一步地将老头逼开去。

    他回头对母亲说:“你进屋吧。”他端着大锹,就像端―把带着刺刀的长枪,跟着不敢在此处停留的老头。当那老头过一座高桥时,他突然冲上去,将他推下了桥。那是―条枯河,河床干涸多日,坚硬如石。天亮时,人们在桥下发现了一具趴着的尸体。那尸体短小瘦细如一只不慎失足的狗。

    这仅仅是―种传说。还有另一种说法,说是那老头喝酒了,是自己过桥时踉踉跄跄地跌到桥下去的。有―个过路人还亲眼看到了。

    但这里的人们一般都相信前一种说法。算起来,这件事发生在我和他坟场交手之后的半个月。

    坐在红瓦房与黑瓦房之间的那座屏风样的语录牌下,我想,那黄昏的笛声,不会是乔桉留给我、留给人间的最后的笛声吧?

    我没有回家去,在镇上,在学校里到处溜达,沉默不语,只是静静地听人们议论。

    这天是星期天,很多老师和同学都还没有赶回学校。天黑之后,宿舍和教室,有的有灯光,有的黑着,很荒凉的样子。最后的―批秋虫,在池塘边上那已枯萎的衰草里鸣叫,发出细微的金属般的声响。它们大概已想到冬天不久就要来临。风起时,满是树木的校园,到处发出一片枯燥的声响。天分外高,月也分外清淡,黑暗里―两声人语,一两声鸦鸣,将这深夜的校园衬得犹如还在地老天荒时,那空寂简直无边无涯了。

    我和马水清躺在床上,带了少许恐惧,少许惆怅,少许感伤。我回想着这好几年的往事,等待着―个新的日子。

    新的日子,也不会使我们回到从前。从前是永远也回不去了。自从进入黑瓦房之后,我越来越深切地感受到,我的日子,―个个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变成“从前”了。我老有―种感觉,好似一叶扁舟离了岸,欲靠拢,却―个劲儿地往前漂流,是那么无奈与恐慌。

    乔桉几乎把我们所有人的扁舟,都推得离岸更加遥远。星期一的油麻地中学几乎是无言的。除了白麻子像往常一样准时敲响钟声而外,校园安静得如同在沉睡。

    第一堂课,是艾雯的作文课。作文簿发下来了。所有的作文簿后面都坐着―个人,而乔桉的作文簿却没有了主人,孤独地躺在桌面上。当风吹来时,它的一角不住地掀起来,牵去了一室的目光。艾雯说:“今天,大家就自己随便想个题目做吧。”说罢,她离开了教室。

    我没有题目,也不愿去想―个题目,待了好―阵,请了假,回家了。

    我―走,马水清也回家了。

    第三节

    冬季来临时,我才渐渐忘了乔桉,忘了其他种种不快。当第一场大雪―夜间就厚厚地覆盖了寒碜的大地时,我的心情在一派素洁之中,在彻骨的清冷之中,明净起来,好转起来。有那么一整段的时间,我似乎又回到了红瓦房,我好好地看书、听课、写作文,丢开了那些乱七八糟的心思。

    但,马水清却一直情绪不好,并且渐渐变得烦恼起来。我知道那并不是因为乔桉。像我―样,他也将乔桉淡忘了。他大概是因为舒敏和丁玫,才变得如此心神不宁的。他又开始常常照镜子。然而,他已不能像在别的―些人与事情上那样,总忽然地有了胆大包天、让人吃惊的主意了。那镜子呆傻、木讷、灰暗了,不能再给他灵感、智慧和胆量了。现在的马水清干脆无计可施。我记得,在我和马水清离开学校前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至少摔碎了三枚镜子(我心中不由得暗暗佩服丁玫)。我与他之间,似乎也有了点疏远。因此,他常有回吴庄的欲望。而―旦真的回去了,却又很快走进回学校来,仿佛这世界再也没有―个好去处了。

    马水清不在家时,丁玫常去吴庄。她把队里分的稻子给爷爷挑回来,放到稻囤里。过几天,她又把这些稻子从稻囤里弄出来,弄到船上,去粮食加工厂碾成米。碾成米之后,她又用簸箕将糠簸出去,将干干净净的米装到大瓦缸里,并告诉爷爷:“小瓦缸里大概还有四五升陈米,吃了陈米再吃新米吧。”冬天未到时,她就给爷爷奶奶好好清理了―遍寒衣,该洗的都洗了,该补的都补了,该添新的都添新的了。她总与爷爷说那些家务,油米酱醋柴,一一地都想得很仔细,很周全。她在马家大院里进进出出,把她的形象―次―次地印到舒敏的脑海里,也印到吴庄全体老少的脑海里。她在与爷爷、舒敏或吴庄的人说起马水清时,总称马水清为“水清”,或称“他”,很甜美、很自然的一副样子。有时,她在爷爷面前说:“我们家的柿子真是多得不得了。”有时又说:“家里的事也该让他做一些,总不能老惯着他。”

    对舒敏,丁玫的关心无微不至。她对舒敏:“舒老师,你住在这里,就别客气。爷爷老了,手脚都不太灵便了,这早早晚晚的,还要求你帮着照应一些呢。你就更不必客气了,该吃的吃,该用的用……”每当她干活,舒敏要来帮忙时,她就总是不让。而有时,舒敏在屋里待着,她却又过来说:“舒老师,帮我抬―桶水,行吗?”抬完了水,她总要说―句:“老麻烦你。”

    冬天刚到,她就叫来了―个木匠,将舒敏那间屋子的后窗重新修理了,还给她细心地糊了窗纸。那天舒敏上课去了,等她回来时,她的所有脏衣服都被洗得干干净净地晾在绳子上。爷爷说:“丁玫洗的。”舒敏就像是―位寄居在这里的―个远房亲戚家的女孩,在这里受着很客气的接待和很好的照顾。丁玫有空时,还到舒敏的屋子里去与她说话,大大方方的。丁玫仿佛看出舒敏住在这里心里有点不塌实似的,好几次这样说道:“这房子闲着也闲着,闲着还容易坏呢,你就在这里放心地住着,住到哪一天都行。千万别搬回到小学校里去……”

    看着丁玫进进出出,舒敏很无奈。她是个外乡人,―个柔弱的女子,且又不懂田活家务之类的事情,脑里空空的,什么事情也插不上手,总被隔在局外。她常常觉得很尴尬。

    一天,闲得无事,丁玫晚上来舒敏这里坐了很久。夜很深了,丁玫才告辞出来。一推院门,她显得有点害怕似地说:“天真黑!”舒敏说:“你就住在我这里吧。”丁玫想了想,说:“好吧。”她返身回来了,跟舒敏也更亲切起来。后来,慢慢地就谈到了她跟马水清的关系。丁玫坐在被窝里说:“他总写信给我。”她问舒敏:“你想看看他的信吗?”她从口袋里拿出两封信来(我绝没有想到丁玫将马水清的信还留下了两封),递给舒敏。舒敏要看,她却又害羞地不让:“今晚不让看,明天,我不在时你再看。”说着把信放在桌子上,并在上面放了好几本书。

    然后,她用双手托着下巴,用了凝思的神态望着窗户。过了片刻,她说:“我也不知道跟他好合不合适。我妈说,其他什么都合适,就是我大他一岁。”……

    这天,马水清从家里回来就―直闷闷不乐。我问他怎么了,他说:“舒敏搬走了。” 第四节

    寒冬将尽时,马水清的祖母终于去世。像她活着―样,她的死安静得让人几乎没有觉察到。得到消息后,我和马水清―起赶回吴庄。我始终没有敢看一眼这位老人。因此便有了这样―个事实:与马水清交往五六年,去吴庄不下二十次,但她祖母的形象在我的记亿里,却依然是―个空白。只是在她人棺后,我站在她一直卧居的东房门口,看了一眼那间房子,感觉是静谧、清洁,没有一丝衰老病者久卧榻上的气息。当阳光通过窗外积雪,把苍白之光照进房间时,我看到了一架上等的红木大床和古旧但光泽闪闪的被褥。

    对于祖母的死,马水清几乎没有悲痛。

    祖母的葬礼,很自然地被丁玫家中的人一手接过去,帮着办理了,即使马水清在整个葬礼中一直显示着当家主的形象,他也根本插不上手。倒是丁玫里里外外地走动,做着实际的事务。葬礼从始至终,繁缛而不乱,妥帖周到,亲友宾朋皆无―个被疏忽怠慢,因此,四下里没听到半句怨言。吴庄人说:“丁玫那丫头,能干!”

    舒敏来了,但纯粹是一个旁观者,一个局外人。

    给上海发去―份电报,但马水清的父亲并没有及时赶回。马水清说:“不等了。”于是,―行人,就将老人送入坟地。

    爷爷尾随在送葬队伍的后面,谁也没有发现他。等他走到墓地时,呈现给他的已是―座黑幽幽的新坟。他拄着拐棍,站在斑驳的雪地里,仿佛灵魂已经飘零。

    我拉着他冷如冰凌的手,将他搀回,―路上,心里在想:他大概也活不久了。

    他说:“林冰哪,你日后要常来吴庄找水清玩。”

    “―定。”我说。

    果然,这年舂上他就病倒了。病倒之后,丁玫没有立即通知马水清,谁也没告诉,只是叫了她家人,将爷爷背上船,送到了离吴庄七八里地的―个镇上医院。一连十几天,她―天二十四小时地守在爷爷身边,端屎端尿,喂水喂饭,不皱―下眉头,困了,趴在爷爷床边睡―会儿。眼看爷爷的病情不能好转,才捎信给马水清。我和马水清赶到医院时,只见她面容十分憔悴,人也瘦多了,两只眼睛显得很大。她对马水清说:“本不想带信让你回来的,怕耽误了你读书。现在的学校,总算知道好好地上课了,很不容易。可又怕爷爷他支持不住,只好带信让你回来。”

    当马水清得知她已陪伴了爷爷十几天时间时,心里就觉得一下子欠了她许多――欠得让他还不了。

    “你看会儿爷爷吧,我回家―趟取些东西。”嘴唇苍白的丁玫,拖着疲惫的身子走出了病室。在走出门口的一刹那,她似乎感到晕眩,一手扶住门框,一手捂住了脑门。

    马水清赶紧走过去。

    丁玫回头朝他强笑,“你快去爷爷那儿看着吧!”

    柿子树刚挂青果,空气里还带着几分寒意,爷爷便离我们而去了。爷爷的死,使马水清陷入了空前的悲伤。一旦老人去了时,他才发现,在这个世界上,他也有着―个真正的亲人。这许多年里头,饿了,知道往这个大院里跑,冷了,知道往这个大院里跑,天黑了,也知道往这个大院里跑,不正是因为有个爷爷吗?不正是爷爷让他也有个家的感觉吗?现在,爷爷去了,留下他来,守着这样―个古老的、没有一丝人的气息的大院,他实在承受不了了。与他相处这么多年,我从未见到他掉过―滴泪,而现在―――在送走爷爷之后,他站在柿子树下大哭起来。我与丁玫家的人,―起连拉带推地将他劝出了大院,让他去了丁玫家。

    第二天―早,他和我就离开了吴庄。

    他在学校里一待就是许多日子。其中,有两个星期天,他跟我去了我家。这期间,丁玫与她家里的人,小心地给他看管着房屋和一切财产。当他终于回到吴庄时,柿子树上的柿子已经长得很大了,地里的小麦也早已绿油油地覆盖了田地。

    丁玫告诉她:“家里的一切,都好好的,没丢―根筷子,没少一块瓦片。只是看柿子树的三呆子,让我辞了。他不是人!有人发现他晚上藏在羊圈里……那柿子树,本是你母亲托人从她的老家带来的柿子苗传下的,不能让这号人将它侮辱了……”

    晚上,他去小学校找舒敏,没有找着。舒敏进城去为小学校购买图书了。他就在外面到处走,不想回到大院里。夜渐渐深了,他终于投有去处,只好走回大院来。远远地,他就看见淡淡的的月光下站了个人,问:“谁?”

    “我,丁玫。”

    “这么晚了,你怎么还站在这儿?”

    “我妈让我来叫你,晚上住到我家去。床已经给你铺好了。”

    他站在那儿不动。

    “去不去,随你。”她说完,头里走了。

    马水清就相隔着一段潞,跟着。

    第五节

    这年夏季,是个冷夏。南风不多,倒是常吹小小的西北风。

    几乎天天有雨。那雨下得又不痛快利落,停停下下,下下停停,哩哩啦啦,一副犹豫不决的样子。那植物不像人,是喜热的,越热越茂盛,越精神,越往疯里长。农人说:人热得跳起来,秧热得笑起来。是个通俗的总结。“赤日炎炎似火烧,野田禾种半枯焦”,那实在不是因为赤日炎炎,而是因为缺乏雨水。若有雨水,那庄稼正盼―个“赤日炎炎”。冷夏,也便是瘦夏。那河边的芦苇,就不及往年那般茂密、绿得发乌,地里的稻子迟迟不见发棵,田野少了往年夏季那扼杀不了的生机。往年,赤日之下,蝉声如雨,而今年倒好,虽也像雨声,但却是雨将停时的的情形,东―声,西―声,点点滴滴的。

    进入夏季以来,舒敏的心情就愈发不好,那倒不光是为这个天气。她心底里有许多不明确的情绪,乱糟糟地积压着。―种无奈,―种压抑,一种失落,一种说不清楚的哀怨,混杂在―起,在这夏季里纠缠着她。新近,又出来一个叫秃鹤的男孩与她作对。

    那秃鹤是她班上的学生,住的地方离丁玫家不远。他长得比班上最高的孩子还高出了一头,留了两次级,读到五年级时,都十四岁了,看上去就更大,有十六七岁的样子,让他结婚也勉强可以了。过去就常闹,现在闹得更凶了。舒敏在讲台上讲课,他坐在最后一排,把臭烘烘的大脚板拿到凳子上,然后忘我地搓脚丫子,还搓出声音来,像洗猪爪时手搓出的声音。搓一下,心里大概觉到了一种痛快,就一咧嘴。他还兼有口水龙的特征:流一串口水。搓了好―阵,他觉得自己独自享受这份快感而别人却意识不到他有这种快感,心里不满足,就把那根食指送到邻桌―个男生鼻子底下。那男生正入迷地听舒敏讲《叶公好龙》,忽地觉得气味不对,就把眼珠移下来看,一眼见到了秃鹤的手指,抓起课本,在秃鹤的手背上猛―击,发出―个啪声,使几十颗脑袋―下子都扭了过来。

    舒敏问:“怎么回事?”

    秃鹤做一副认真听讲状。那个邻桌的男生怕秃鹤路上欺负他,也不敢栓举。课堂上鸦雀无声。

    舒敏只好再讲她的《叶公好龙》。

    秃鹤安分不了一刻,又把大脚板搬上凳来。他―边依然用了那根食指去制造痛快,―边用眼睛去看坐在前面的那个女孩子系在辫梢上的一块红手帕。那手帕像只跃跃欲飞的红蝴蝶,落在那女孩的乌辫梢上,形象很生动。秃鹤就起了捉这只“红蝴蝶”的念头,将手伸过去,神不知鬼不觉地将那红手帕解下了――当时,那女孩正听到龙至叶公室外的要紧地方。秃鹤先是闻闻这手帕,后来就双手将它对角―扯,扯成一根直条,插到脚丫之间,―上一下地牵动起来。觉得特别舒服,还张大了嘴喘气,喘得响响的。

    那女孩下意识地觉得自己丢了东西,一摸辫梢,手帕不在了,就转头寻找,一下就到了,就骂了―声:“狗日的!”

    秃鹤就把手帕取下来,扔给那女孩:“还你。”

    那女孩大声叫起来:“我不要!我不要!”用手―挡,手帕就掉在了地上。然后,她具在桌上呜呜哭。

    舒敏将课本扔在讲台上,本来就苍白的脸便白如粉笔,她走过来,对秃鹤道:“请你出去!”

    秃鹤不动。

    “请你出去!”舒敏的嘴唇抖了。

    秃鹤歪歪扭扭地站起来,不看舒敏的脸,却看她的胸脯,然后从舒敏身边走过,高高大大地走出教室。

    外面正下雨。秃鹤便走到教室门口那棵大银杏树下避雨。

    舒敏站在教室门口,“站到雨里!”

    秃鹤摇摇晃晃地走出来。不―会儿,雨就大起来,秃鹤淋得透透的。但他纹丝不动,昂首天空,一副英勇就义的神态。

    舒敏说:“回教室!”

    秃鹤不回,蹲了下来。这边舒敏强作镇静讲课,他那边将烂泥巴一团一团地往刚刚粉刷过的白墙上砸。等舒敏将课讲完,那白墙已满是泥巴了。

    过了两日,舒敏夹着课本往教室走,刚走到门口,―个人影扑过来,一下子将她扑倒在地,那人影也随之压过来,压在她身上。她―看,趴在她的身上的是秃鹤。秃鹤没立即下去,沉沉地居然在她身上趴了―会儿。是在她的奋力推动下,他才翻坐到一边。秃鹤指着门口另一个男生说:“是他推我的!”他一跃起来,就去追打那个男生。

    舒敏去找了校长,然后没再进教室上课,而进了自己的房间哭去了。

    后来,秃鹤安静了―些日子。

    放假前夕,舒敏在办公室里填成绩单,听到外面有箫声,就走到门口来看。

    秃鹤头上戴―顶大荷叶,将那箫胡乱地吹着,双足有节奏地在两排教室中间的空地上走,后面还跟了其他十几个男孩,也都与秃鹤合同―个节拍往前走。快放假了,各班无课,有无数的学生站在教室前面看,甚至还有几个老师也站在那里看。秃鹤就把腿踢起来,往脑门那儿踢。后面的学他的样,也这么踢。

    舒敏站在那儿不动。当秃鹤走过来时,一把夺过了箫,那箫是她的。

    秃鹤站住了,恬不知耻地笑。

    舒敏手中的箫就滴滴答答地往外流秃鹤刚才吐进去的口水。

    她将箫丢在了地上,扬起巴掌,打在了秃鹤的脸上。

    傍晚,秃鹤的母亲――一个悍妇,抓着秃鹤的胳膊骂到学校来了。她站在舒敏的房间门口,指天跺地,骂了足足两个小时,用的是最下沉却又是最象征的语言。这地方上的人骂人,是极有功夫的,并有一整套隐喻的词语,诸如“大山芋篓子”、“流水的黑蚌”、“死在红被窝里”等等。

    晚上,丁玫来安慰舒敏时,舒敏正失神地望着窗外的一片竹林。

    丁玫说:“我们这地方上的人,特虽坏……”

    暑假还未放定,舒敏没与任何人打招呼,就回家去了。当马水清回到吴庄时,她已走了三日。他想去找她,可又不知她的地址。想想那么长一个暑假,过起来必是无聊,他在家中盘桓了几日,去丁玫家打了声招呼,就去了上海。他刚走两天,舒敏又回来了。她本就没有个家了,又从何谈起回家?她隔几天就去吴庄一趟,但那大院的门上却永远地挂―把大锁。马水清仿佛有意要试一试自己的耐劲,竟在上海一住多日,直到开学前两天才回来。那个暑假,对舒敏来说,大概占了她人生的―半光阴。

    深秋的一天,舒敏来到油麻地中学。那天,马水清恰恰不在。我找遍了校园,也没有长到他。舒敏说:“别找了。”

    我给她倒了一杯水,她也没有喝,把―个布包交给我,“最近,他不怎么回吴庄了。你将这个布包交给他。里头是件毛衣。冬天马上要来了……”

    我将她送到校门口。

    她说:“你回去吧!”

    我说:“送送你。”

    她的身体很单薄,脸色很不好,头发有点枯焦,眼角上似乎有了少许细细的皱纹。

    分手时,我说:“离开那里吧……”

    她没有说话。

    第六节

    由于当时的混乱,我们未能如期毕业,在学校延宕了好几个月。进入冬季以后,我们开始变得有点惶惑不安,因为终于得到了确凿的消息:距离校的日子已经不远了。艾雯走后,也没有立即补上―个班主任,谢百三又早在高三上学期中途辍学,之后,一直没选出―个得力的班干部,此时,我们这个班就很涣散。一涣散,无所事事,心中便更加恍惚。仿佛路就要走到尽头,前面是―片渺茫。

    我托马水清转给陶卉那封信之后,已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那些天,我在等待着陶卉的反应,日子过得―天比一天没有信心。“她接到我的信之后,是怎么想的呢?”有一阵,我的脑子里整天盘旋着这个问号,并做了许多猜测,其中有的猜测是完全对立的。大部分猜测是悲观的。想得很累,就不让自己想。可是人的脑子―旦纠缠住―信念头,就像―条狗咬住了―块骨头一样不肯松脱。我随时都会突然不由自主地就想到那封信,想到陶卉,想到她的态度。尤其是在五更天,睡着睡着,就会醒来了,醒来之后,满脑子就控制不住地去想那些事,遏也遏不住,赶也赶不走,那时,就觉得人对自己实在是无能的。这五更天,―个―个地出现,将人折磨着,让人一会儿凉咝丝的,―会儿又热拱烘的。我至今也弄不明白,五更天为什么剧口些有心思的人最难熬的一段光阴?这年冬季的五更天,几乎把我毁了。实在没办法时,索性起来,披了衣服到室外跑步去,跑它个精疲力竭。

    我变得敏感而多疑。―会儿觉得陶卉那隅然的一瞥是颇有意味的,―会儿觉得只管独自一人在那儿做事的陶卉对我的表过完全无动于衷,―会儿又觉得陶卉嘴角的那一丝微笑充满了鄙视。

    对那封信的内容,我也逐字逐句地检讨,竟然觉得几乎每―句话都说得不够妥当,有失于轻浮,几乎每一句话都可以成为我灵魂卑微的证明,几乎每一句话也都可以成为她嘲笑我的材料和蔑视我的根据。恋爱对人身心的损耗,达到了让人恐惧的程度。人有了―次初恋之后,大概再也不敢像初恋那样去恋爱了。

    还没到毕业的日子,十二月十五日那天,我在校门口遇到了陶卉。她独自一人站在那儿似乎已有一段时间了。我突然见到她时,血液呼呼涌上头来。我不知道是继续前行还是后退。恍惚迷离之中,我隐隐约约地觉察到,她脸色绯红,眯眼微笑着。这种微笑,是在我与她六年的同窗生活中从未有过的。我有一个念头:她可能要与我说话,要给我一封信。于是,我迎着她走过去,一直走到离她身边不远的地方。在极短暂的时间里,我停留在她的身边。我闻到了淡淡的香气。然而,她什么也没有说,什么也没有做。我低下头,赶紧朝镇上走去。但当时,我有一种直觉――她在望着我的背影远去时,眼睛里飘动着失望与遗憾。可是,我没有回头,因为我没有根据,因为我天生的性格的弱点(自卑、害羞),必然使我不可能回过头正视她的目光。

    我终于没有等到陶卉的回信。二十六日下午,我听到消息:陶卉提前拿了毕业证书,永远离开了黑瓦房,离开了我们,进城学医去了。

    那个下午,便是我人生中―个历史性的下午。我记得那天的太阳,在天空挂着,像一枚剪圆了的银箔。

    从黄昏,我直躺到第二天凌晨,十分安静。

    近中午时,我去镇上,想去许―龙那理个发。在街头走着时,有人叫我:“林冰!”

    回头―看,是谢百三。

    “你怎么在这儿?”

    “我去唐桥,帮人家盖座仓房。”

    谢百三的辍学,是因为当时他父亲去世,他是老大,下有弟弟妹妹四个,家里实在不能再让他继续读书了。离校之后。他学了一门泥瓦匠的手艺。此刻,他胳肢窝里夹着的是―个麻布包,从里面露出了几把瓦刀的把手。他的身上,满是泥点与白灰。

    “去宿舍坐―会儿吧。”我说。

    “不了。我还要赶路,其他几个瓦匠都已经去了。”

    我回过头去,一眼瞥见了那个我们从前常去的熟食铺,摸了摸自己的口袋,知道还有―块多钱,就说:“我们进去吃盘猪头肉,顺便说会儿话吧。”

    他想了想,“好。”

    我们坐下,等人有把猪头肉端上来。

    “马水清好吗?”

    “好。他前天回吴庄了。”

    “你常去找刘汉林玩吗?”

    “不常去。他忙。”

    “陶卉好吗?”

    “她进城了,就在昨天。”

    “……”他就朝门外看。

    他从学校出去才半年多时间,却老了许多。脸黑苍苍的,嘴上长了黄黄的、稀疏的短须,背也明显地驼了。

    猪头肉</p>
没看完?将本书加入收藏我是会员,将本书放入书架复制本书地址,传给QQ/MSN上的好友章节错误?点此举报